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4/4/16 10:58:53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316 次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溧阳市西平小学  朱学勤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文所占比重也在加大。2019年秋季学期,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便是选文突出了经典性,大幅度增加古诗文篇目。据统计,全套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平均每个年级达到18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古诗文数量的增加,既是机遇,同时又意味着挑战。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落实减负提质呢?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管用实用好用的有效途径。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阐释

(一)教材编写理念暗含群文阅读导向

1.阅读理念相通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上改善了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弊病,很重视阅读以及文本的人文性。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传统文化、古诗篇幅大幅增加。针对教师偏爱于精读精讲,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加入“课外阅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同时,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重视阅读策略,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并且强调了“语文要素”的渗透学习。这种注重语文阅读以及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理念与群文阅读理念是相通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通过与文本对话而展开的意义与自我构建的语文实践过程中真正经历阅读,同时拓宽阅读视野,形成由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体系。

2.结构双线组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文本编排方式上主要采用“双线组元”,即每个单元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编排,分布在导语或习题设计中。双线组元的设置凝聚着编者的精力与心血,这种学科内渗透式整合以主题或者单元整合优化的形式无不体现着群文阅读的理念,同时也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现成的结构化文本和议题思路。因此,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以直接在教材原有单元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形成新的教学主题或单元。比如,利用现成的“双选组元”进行备课时,教师可以以“语文要素”为讨论议题、以单元人文主题为思想统领,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四季之美”为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按照双线选文的组文方式,可以将语文要素拟定为议题,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限于学生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将本单元不同文体现代文《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同时引入课堂,从不同的视角嵌入同一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体悟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文本是如何表达同一个主题——“四季之美”的,拓展阅读视野,在求同比异中培养学生的整合、鉴赏能力,利用互文效应使文章产生多元意义,实现核心素养整体育人的目的。

 

(二)古诗词选编特点体现群文阅读意蕴

1.古诗词篇目统计分析

以高年级为例,在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我从诗人、题材、意象、主题等角度列举统编本教材所选古诗词篇目与群文阅读的契合点,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均可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择方向。

相同诗人

 

由表 1-2 可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李白的作品入选了 9 首,苏轼的作品入选了 6 首,王维和白居易的作品各 5 首,杜甫和王安石的作品各 4 首,杜牧、孟浩然、王昌龄的诗歌也分别入选了 3 首,其余有 7 位诗人都至少有两首作品。以上数据说明以相同诗人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是可以应用到古诗词日常教学中的,通过集中群文阅读同一诗人的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诗人。

 

②相同题材

 

由表 1-3 可知,统编版古诗词选文题材广泛而丰富,其中常见的几大题材分别为: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羁旅乡愁、写景抒情等,以上数据说明以相同题材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是可以应用到古诗词日常教学中的。通过集中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此类题材作品的整体特征,同时拓宽阅读视野。

 

 

相同意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意象类型多样,如自然现象类“夕阳、白云、明月、水、

风、雪、日、山、露、霜”等,时令节日类“春、夏、秋、冬、中秋、重阳”等,花草类“黄叶、芳草、落花、菊花、梅花、黄花”等,边塞征战类“胡琴、琵琶、笛、萧、鼓、笙、马、弓、烽火、号角、铁衣”等。通过对小学统编教材中常出现的“月”意象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由表 1-4 可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同一意象的诗歌数量众多。通过集中群文阅读含有相同意象的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中深入、全面地体悟意象的奥秘,理解和传承意象背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④相同主题

 

以统编本小学高段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为例,由表 1-5 可知,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同一主题下古诗词和不同文体现代文广泛而丰富,当中常见的主题分别为:家国情怀、触摸自然、民风民俗等。通过集中群文阅读同一主题的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人文主题思想、概念的理解。同时,结合单元其他同一主题的现代文,古今对比中实现群文阅读的统整。

综上所述,教材文本资源丰富,所选古诗词有相同诗人的、相同题材的,相

同意象的、相同主题的、相同朝代的、相同体裁的等,这为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

古诗词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良好的契机。

2.古诗词课后习题设置

通过对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古诗词篇目课后习题的梳理研究,笔者将小学各

年段古诗词篇目课后习题高频词总结如下表:

 

 

由表 1-6 可知,向小学生教授中国古代诗词时,其培养的层次和目标是不一样的,要求也螺旋上升。结合课标对古诗词学段目标要求和课后习题的设置,总结得出对于低年段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和记忆;对于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需要积累内容和数量,同时第二学段进一步开始要求理解诗歌内容;对于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要求要能与诗人诗歌产生共鸣获得情感上的激励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

高年段课后习题部分体现出明显的群文阅读导向,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课

《古代三首》课后习题第二题抓住“月夜”这一共同意象,对比《宿建德江》《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求同比异感悟

景与情的关系。六年级上册第 17 课《古代三首》课后习题第四题中关注到《书

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对仗工整的文本形

式特点,让学生延伸相同形式的其他古诗句,具有一定的整合思想。六年级下册

3 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第三题要求学生拓展诗群,交流同样如《十五夜望月》中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其他古诗,同时以单元“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线索,选做还引导学生拓展搜集如课文《寒食》《十五夜望月》有关传统习俗的其他古诗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教材编者在编排古诗词课后习题时有意

识地启发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体现了一定的“群文”导向,这为我们开展小学

高年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和便利。

 

二、群文阅读应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

激发兴趣,有效减轻语文学习心理负担

群文阅读教学则要求老师能够按照合适的议题,合理选择相关古诗文文本,对知识进行重构,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可以切实减少学业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实施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环节就是确定议题。议题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用于组织多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话题。议题必须具备激趣性。所谓激趣性是指教师所确定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时,可以设计“古人是如何读书的”这一议题,选择《敏而好学》《读书有三到》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进行文本组合。高段学生已经对学习和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以“古人是如何读书的”为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在教师引入主题的时候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议题的选择还必须具备思辨性和开放性。同样以该议题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古人是如何读书的这一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例如,古人是怎样读书的?有哪些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又是怎么读书的?我们应该怎么读书?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真正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重组文本,高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议题确定后就是组合文本。教师在该环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注重文本的内在关联性。法国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了文本互织理论,她认为“任何文本在一定程度上都和别的文本具有相互交织的特点”。具体到小学古诗文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文本组合的内在关联性。

一是作者关联。孟子早就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艺观,为了使学生对相同作者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把相同作者的诸多作品进行关联,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收录有陆游《示儿》,我们就可以考虑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进行文本组合,通过阅读学习这几首诗,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把握陆游诗歌的写作特点。

二是题材关联。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古诗文题材大致有山水田园、边塞征戍、咏物抒怀、思乡怀人、咏史怀古、惜别送别、农村生活积累。教师在进行文本组合时,可以从题材这一角度进行关联。如根据“惜别送别”题材进行文本组合时,就可以把与该题材有关的古诗文进行组合,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几篇作品组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这三篇作品的阅读学习,加深其对“惜别送别”题材古诗文的理解。

三是意象关联。意象是在古诗教学中经常谈到的一个概念,常见的意象有柳、松柏、竹、兰花、菊花、梅花、桃花、杨花等植物类;杜鹃、鹧鸪、猿猴、乌鸦、鸿雁等动物类;白云、明月、水等自然类;灞陵、长亭等送别场所类;中秋、重阳、元宵等佳节类。如教师可以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林杰《乞巧》、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进行文本组合,帮助学生加深对“七夕”这一意象的理解。

我们在进行文本组合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主要是放在课后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时,为了使学生对农村生活了解更加全面,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古诗进行文本组合,安排学生课后阅读。如宋代翁卷《乡村四月》、白居易《观刈麦》,以及之前学习过的《悯农》二首。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对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从而实现德育的有机融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集体建构,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集体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内阅读理解,只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完成自我建构,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交流,完成集体建构,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也必须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如通过勾画、圈点、批注等方法,概括出文本主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要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同时,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语言艺术,恰当得体的语言能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建构,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领略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以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学习活动:首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古诗时,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说一说古诗中哪个(些)字词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接着是小组内交流和班级内展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儿童淳朴、善良、可爱、勤劳的美好品质,感受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与喜爱之情。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农村生活场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当单篇古诗阅读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时,就需要一种新的、与新课改发展相契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注入其中,为小学古诗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古诗教学“活”起来,群诗阅读教学就是这样的“血液”。它的多文本特征打破了单篇课文的壁垒式教学模式,让古诗阅读教学回归原点,不仅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求宽、求深的链接式阅读需要,同时还能够为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下经典的种子提供便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灵活运用好群诗阅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就能够更充分地整合古诗教学资源、更有效地重构古诗课堂,让古诗教学更丰满、更灵动、更精彩,让学生对古诗的体悟更独特、更多元、更深刻,让古诗教学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26965 本月访问量:60412 总访问量: 56616586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