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阅览文章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经验分享(郭星)

时间:2024/1/22 16:28:17 来源:冯伟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803 次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经验分享

                  溧阳市文化小学   郭星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时间过得很快,2024年的德法优质课就要开展了,非常荣幸能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比赛的一些备课磨课的感悟和反思。下面我结合我比赛内容《家庭的记忆》一课,和大家一起学习。

德法优质课比赛的第一轮是上交一篇教学设计,第二轮是针对自己的这篇教学设计进行现场的模拟上课。第三轮就是上课。

无论是教学设计的评比还是模拟上课,抑或是有生上课,我们都离不开备课这个环节。

备课是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和研究学生的过程。

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备课时形成了好的预案,才能有精彩的课堂。

备课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备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2.课时划分不合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当。

3.缺乏对学生现状的准确分析,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況进行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不搭边。

5.教学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学法的指导,多媒体的设计等等缺乏周全的考虑。

备课要重点思考四个问题

这节课教什么?

应该怎么教?

为什么这么教?

怎么引导学生学?

备课观的几个转变

?由传授知识和观念为主向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转变(始终不要忘了德法五大核心素养。)

? 由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向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转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研读教材文本、教参、课程标准

认真解读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教材是课标的 “物化形态”把握教材中各主题教育的纵横向联系分析单元结构及课与课之问的逻辑关系分析教材的微观结构找准每课教材体现的目标点及蕴含的教育思想

具体落实到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对应的核心素养有“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和“政治认同”

本课的编写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结构,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学会认识中国的家庭伦理的关系,感受家庭的发展变化及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感受不同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翻阅课本,并不仅仅是简单看几眼,要有大单元设计的意识,在开始备课时对本单元有初步构思,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知识体系。具体备课时,结合书本相关活动栏目去思考这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

除了翻阅书本,备课的时候还要翻阅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课标对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来说都是重中之重。课程标准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指导性,在备课过程中,要聚焦核心素养,依据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并且要把握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知行合一;同时也要坚持情理相融,展示理论的魅力,挖掘理论的育人价值。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本还不足够,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就是给老师们一个确定统一的教学方向。教参会写出本阶段学生的学情分析,让老师对学生有理性上的认识;同时教参还会详细的结合书本内容,写出编者设计意图,让老师们知道这样编排知识点或设计活动的缘由,使我们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所以老师们在备课时,手边一定要有这三本书——教材、教参、和新课标。

基于这样的文本分析之后

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归宿,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方向。

教学目标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要结合课标、教材、学生、学生核心素养来确定,这样的目标才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目标的表达上如何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呢?

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行为目标“ABCD”四要素模式叙写教学目标,即学生在什么条件下(情境)、 做了什么事(任务)、有了什么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具体的素养表现),具体回答“谁学”“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第一次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写的:

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了解家庭的结构,感悟家庭中传承的美德。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认同感。

经过学习和不断地试教,我确立了新的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游戏、抢答、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提升三年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和孝敬父母长辈、爱护家庭的道德修养。

(2)通过课前采访、观看视频以及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传统节日中的家文化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的角度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3)通过创设“春节回家路”“年夜饭、话家风”情境活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明白美好的家风要代代相传,落实政治认同,培育家国情怀。

同过这样的四要素表达教学目标,既结合课标、教材,又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且依据了学生核心素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以目标定教,确定教学思路,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目标确定后还要合理划分课时,统编《道德与法治》 教材一般是2-4个框题为一课,一课一般用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清。

教材的序不全是教学的序,可将逻辑关系相近的内容划分为一个课时,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清。以“目标定教〞并设计教学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依据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紧扣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我在这节课中,最开始的时候,我选择了课文前两个板块内容,一是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家庭中的大事。考虑到优质课教学的亮点设计以及展示效果,在冯老师的建议下,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选择了一、三两个板块,从小家到我们的大家,传统节日与家国碰撞,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 。

选定教学内容后

四、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

1.创新又好玩的活动方式

教材中第一板块就是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和关系,大家都知道,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家庭称呼抢答赛

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比较贴近儿童的,而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家庭成员称呼的理解。但是毫无创新,学生不见得会感兴趣,这首歌他们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了。活动的创设还是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后来我们经过讨论,通过游戏探究,了解家庭关系。准备13个家庭称呼帽,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姑姑姑父等称呼,让学生戴着称呼小帽儿,教师戴着外婆的帽子,一起参与角色扮演。再分别拉着戴有不同称呼帽的小朋友,让同学们来认识一下,在一来往中,认识爷爷和奶奶是夫妻关系,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等都是夫妻关系。接下来,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戴着称呼帽的小朋友们自己选一选,谁是“我”的孩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明白了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有夫妻关系,还有母子关系,母女关系, 祖孙关系、父女关系、婆媳关系等等,在欢声笑语中,学生对家庭关系更加明确。这样一环又一环的与生活相联系的游戏推进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生活经验被唤醒,引发了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思维,展开了有效的学习。

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要贴合“外婆”的人物形象,游戏的过程中还要制造一些幽默的小插曲,烘托课堂的气氛,不要让游戏沦为只是和参与同学的互动,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举例。

当我们面向群体是低年段的孩子的时候,要避免枯燥的教学的同时,道法课堂应该更有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2.新鲜且有效资源利用

教材呈现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统编版教材应用于全国的孩子,那么在实际教学时,教学内容既要依托教材,也要不囿于教材,其面向教学的实际与实效。而且教材的编写具有滞后性,实际教学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实、丰富内容,使教学资源更形象,更可感,更合情理,更具内涵。

教材中在传统节日中的“家”这一板块内容中,出示了团圆饭和一则阅读材料。于是我根据这两则材料,找了很多相关的视频,最后通过剪辑,形成了两则适配于课堂内容的视频。一则是繁忙的春运,一则是公益广告回家过年。“春节回家难”的视频直观感受春节家人的回家之路,此时学生的感受和情感将会随着视频中的人而起伏跌宕。回家之路如此艰难,那家人们为什么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呢?继续播放春节公益短片《你到了,年就到了》,将课堂情感推向高潮。此时部分同学甚至会被视频深深感动而打湿了眼眶。学生在情感中迸发,油然而生地感受到在外的家人们为什么不辞辛苦也要回家的理由。春运有多忙,回家之路有难,除了一些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要回老家过年有切身体验之外,三年级的孩子其实感觉不是特别深,所以这个视频就是以“春节回家之路”为契机,深化中国人注重家庭团聚回家团圆的意义,视频的选择以及情境的创设让教材内容得到拓展,课堂更加灵动起来。

这篇教材中的家的概念仅仅只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小家庭,但是我们教师子啊备课的时候要有一个延伸概念外延的意识,家的概念不仅仅是小家,中国这个国家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大家庭,从小家走向大家,家的外延就变大了,我们课堂内容也就丰富了。

当时这节课上的时候是在2020年的10月份,刚好是疫情期间。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大家庭的家庭记忆,那2020年的时代热点,没有哪个孩子会不知道新冠疫情,由于他们刚刚经历了这场“战役”,这个社会热点带来的共鸣和认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提醒我们,在备课时,要紧握时代脉搏,运用最新鲜的时事新闻,平时就要注意留心国家发展中的民生、经济、文化、军事、体育、法治这类的新闻,次才能在备课时有意识地运用。因为道德与法治课归根结底是思政课,思政的敏感度要特别强烈。

当然,除了一些时事新闻之外,拓展的资源最好是学生身边能够接触到的。虽然冲锋陷阵抗英雄家喻户晓,但其实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远,很难切身感受。所以课堂上我除了出示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 这些英雄之外,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身边的人物上。快递小哥——许多志愿者参与了社区防疫工作。警察值班站岗医院的医生护士一直都在忙碌。许多英雄榜样,就在学生身边,他们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亲人,榜样爱国爱家的形象鲜明可见,从遥远的英雄,到身边的英雄,正是有了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逆行者,中国这个大家庭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小家才会越来越幸福。这也是留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家庭记忆!

上课的内容从书本—国家社会—书本从小家国家—小家

其次,拓宽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各行各业的人。如了解社区的情况,可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学习法律可以邀请法官进课堂,也可以是家长进课堂,甚至可以现场连线、视频,与学生线上互动,丰富教学形式。

内容上拓展的重组的时候要注意,逻辑关系和主题依然紧扣课标和教材。

五、设计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在备课预设问题时,重点要思考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应该问什么、怎么问。
课堂问题类型一般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大类,封闭性问题。
一般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回答,而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法、感受、理解。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设计开放性问题

第一,问题要问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的兴奋点上。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引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花。如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网络新世界》一课中的“网络游戏的是与非板块,教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款游戏的设计师,你会设计哪些技术手段来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

,问题要引起学生的高阶思维,并促使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来分析问题。如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在学生从地图上了解到世界早期文明的分布情况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早期文明都分布在江河旁边?学生借助已经获得的综合知识思考得出:大河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的水源,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同时,大河流域大多处于气候适宜的温带和温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第三,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辨,澄清价值判断。学生的价值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现象存在其头脑中的反映,在课堂实践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创设含有价值冲突选择的思辨性问题。比如你是路人,遇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如果你扶起老人后反被讹,你会怎么办?将价值规范与法治事件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辨、互动讨论,树立起尊法守法的法治价值观。

课堂提问还要尽可能多的进行预设与追问。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突破“规则”的约束,给你意外“惊喜”。尽可能的预设学生的可能性,才能让课堂更游刃有余;其次,课堂上又有“生在课中央”的教学观念,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关注每个小朋友回答的内容,关注每个小朋友的个性,把每个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资源,对每一个回答的同学都要有评价,尤其是低段的课堂。

最后,希望老师们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实践本领。以上就是我关于比赛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谢谢!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8202 本月访问量:1391735 总访问量: 56494572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