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生长性”性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时间:2023/4/6 9:11:36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2448 次

“生长性”性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溧阳市实验小学   王丽丽

前苏联教育学专家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其核心要义是,教学应当促进儿童由外到内的发展,从语言素养、环境认知、数理技能到学习愿望及效能驱动等,从无到有,从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并努力抵达能够自主学习、自觉求知、责任 担当、广泛联系的状态,为未来生活做充分有力的保障和准备。 发展性教学本质在于人的发展,是与生理发育同步的教育“生长”,是充满力量的进步,是儿童的语言、精神、学识在内外驱动下获得进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了“教育:服务生长的事业”这一办学理念,进一步打造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性”儿童课堂。

在渴求“生长”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水平能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对母语的热爱程度,也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他学科学习效果具有密切关系。在促进学生“生长”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与艺术水平是可以相连接的,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分解吸收复杂的知识点,优美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营造一种沉浸式的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孩子们自发地学习知识,高效的课堂管理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引导孩子们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方位发展。

“生长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学生入学之后,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认识生字,在具体的生词认教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语言发音准确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必须规范自身的字词读音,并保证读音的准确度,为学生更加规范准确地掌握字词读音创造条件。其次在内容上,教师用语要规范,避免错误性、随意性以及不文明用语的出现。同时,教师语言要具有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准确地使用概念。

比如我们省测数据统计中前后鼻音这一项失分率这么高,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身处吴方言区,根据我的观察,有一半以上的语文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语言中发音都不是非常到位,这也许不影响学生听懂知识点,但是却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前后鼻音这一语音难点的学习突破,他所听到的是不规范的发音,她自己的不规范发音不被指出,她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只靠死记硬背来记忆语言发音,只在选择正确的读音这一道题中苦苦去分辨到底是en还是eng,这必定是痛苦而又低效的。

所以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定得是扎实的,要努力去说最标准的普通话,用规范的语音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语言的“种子”健康萌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示范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超强的模仿性,甚至超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处于语言获得阶段的孩子们,语文教师会是他们语言学习的主要模仿对象,课堂教学中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孩子们仿照的范本。有时候你想让孩子们学会怎样说话、怎样朗读,无需讲解,只需示范,他们自会心领神会,内发“生长”。

例1:《花钟》一课导入语的教学片段:

师:花是世间之精灵,点缀着整个大地,让世间绚丽多彩...

师:有春天里金黄金黄的迎春花。(随机点学生)

生1:有夏天里粉红粉红的荷花。

生2: 有秋天里金黄金黄的桂花。

师: 有如雪一般洁白的梨花。

生3:有如霞一般灿烂的桃花。

生4: 有如火一般通红的玫瑰花。

例2:(叙事):我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评优课赛课,执教三年级课文《西湖》,宝贵的40分钟,我用了5、6分钟配乐朗诵了这篇课文,歪打正着,通过示范性朗读,在很大程度上纠正、提醒课文中出现的难读字音,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也能较快把握生字词的正确发音,这样就为后续的课堂学习节省宝贵的时间,因为我的范读,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很快进入情境,课堂效果出奇地好。还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上过课的我,那节课居然让当时的评委小小的惊了一下,后来其中的一位在多年之后碰到我,还提起当时听那节课的感受:你的课虽然没有那么老练,却像一股清流,让人听了感觉很舒服。但现在回想起来,我那应该是一股傻气,就因为那一课生字太多了,当时前辈帮我设计了通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环节,想要在学生的初读中自然暴露一些字音问题,进而进行正音教学。但是我太喜欢这篇课文了,就觉得这么难的课文还没有教孩子们肯定读不好,磕磕巴巴读完老半天破坏美感,也是浪费时间,就坚持配上了一些精美的图片,范读了课文,好大一部分的备课时间都花在练习朗读这篇课文上了。如今16年过去了,我应该能算得上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了,上公开课估计也没有这份傻气花那么长时间去朗诵了,但是我仍然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听我读,动情之处也会眼含热泪,得意之时亦以得到孩子们的掌声而沾沾自喜,感觉我似乎与孩子们一起在“生长”。

但是现在出去听课,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似乎很少见教师示范朗读这一环节,而变为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由此而导致的问题是较少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停顿和情感变化,也少有学生能够将自身情感体验带入朗读中。有时老师会引导学生说“请你读得再美一些!”“你能读得更着急一点吗?”“让我们读得更愤怒一些!”但学生真正读起来时却往往达不到老师所期望的要求,其实并非学生不动情,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通过朗读去表达心中情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感情朗读往往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显得非常必要。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

生动性指的是语文教学用词需要做到生动与形象,且富有朝气与活力。教师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并做到和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相符,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小学教材中不乏生动形象且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在欣赏的文本意境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期间,针对文本中出现的许多感人的故事或场景、生动的案例或人物形象,都需要细致、生动且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风趣且幽默,将原本深奥与晦涩的理论知识处理得更容易理解,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内容。例如,《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的内涵及其在文章中的价值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描述当时的氛围:“秋夜中,在寂静无人的小路之上,昏暗的灯光夹杂了斑驳的月光,小镇的河边若有似无地传来钢琴声。这便是文章中所希望传达的幽静境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引入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如此,教师通过生动且形象的方式为学生描述了当时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通过古诗句的引入,使学生能尽快形成画面感,沉浸在幽静的环境中,深入理解“幽静” 的意蕴。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即教师运用激励性或者提示性语言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大胆想象,从而高效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这一特征多用于语文课堂语言表达的提问语,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把启发式课堂教学等同于问问题,大大小小的问题堆积串联而成的教学设计不在少数,课堂教学中,老师张口就问,问题一个接一个,而问题本身的价值和学生的思考表达反而被忽视 了。有的问题繁而乱,学生不知所云;有的问题大而空,学生无从着手;有的问题小而碎,学生索然无味。老师们渴望雨后春笋般的小手林立,恐慌一个问题后无言的沉默。

例:听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借助四顶“思维帽”,架构任务群学习,第一顶帽子是白帽子。找到真实的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慢了一点点,这个原因找得准确,才能够解决问题。

第二顶帽子是黄帽子。这是要从失败当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信心,所以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的句式发现田忌两个等级的马所具有的优势,有赢的可能。

第三顶帽子是绿帽子。找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对策,用“如果...就...”这样假设的句式来表达,在分析思维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将孙膑的思维过程完整地表述出来。那为什么要用关联词呢?因为关联词,它能把事物之间、事情之间的前后关系表述的更清楚、更直接、更有逻辑性。一般的教学,到这里就结束了,解决了问题。

结果又出现了第四顶黑帽子。对孙膑的这个办法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找出他的漏洞,找出这个办法失败的多种可能,发现这个办法还有很多个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这个办法就不能实施,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不紧不慢地在问问,聊聊,另我费解的是他一直盯着一个孩子问,这个孩子明显不属于这个教室里比较优秀的孩子,一开始甚至是蒙蒙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老师盯着问他,他自己连同他的同学,包括听课的我,都为他纠结,怎么总叫他呢?其他同学不需要给点机会吗?其他同学不需要思考吗?但是就我自己作为一名对着电脑听课的老师来看,这个担心应该是多余的,就连我听着都被卷进去在不由自主地跟着思考,其他不管叫没被叫的学生,都会被薛老师带着进行思维赛跑的,就是这样问着,聊着,人的从想不到到相通了,所有的人都顿悟了。

例:《赵州桥》第三小节片段

师:赵州桥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读课文,你能找出这些栏板上的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刻的都是龙。

生2:而且每块栏板上都有两条龙。

生3:这些龙似乎都在游动,都像活了一样。

生4:都在做动作,只不过动作不一样。

生5:它们的姿态都很优美。

生6:他们每一条刻得都非常的精美,栩栩如生。

师:那你们能找到这些龙不一样的地方吗?

:他们的动作都不一样。、

师:你可以把这些动作都读出来,争取读得也不一样。

生朗读课文。

师:这么长的桥面刻了这么多的龙,每块板上都是两条,可是姿态又都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猜出设计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

1:因为两条就代表着双喜临门,兆头很好,很吉祥。

2:因为龙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代表着上天保佑。

3:这是一座桥,它怕水冲,龙王专门管水,又这么多龙,才可以保佑它千年不倒。

4:这座桥很长,走在上面,每次看到一块栏板,就能看到不同的龙的样子,很吸引人。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激励性与指导性

    如果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做是一棵小苗茁壮成长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语言的激励性和指导性应该就是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阳光与水分。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肯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种激励性评价能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研究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观察我们现在的课堂,激励性语言已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但是,许多教师却并未真正掌握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技巧,使得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具有言不由衷的心理。教师对小学生的激励与鼓励,一左程度上仅仅是回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激励,缺乏诚恳的态度。不论学生表现如何,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都是统一的赞扬,如“你真棒!”“很好!” “你真厉害!”等。

其次,教师在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时,语言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往往是“你真棒!”、“非常好!”“真不错!”等笼统性的表扬。然而,学生“哪里棒?”“哪里好?”“哪里厉害?”,教师却未向学生讲明。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容易使学生迷失前进与努力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提高对激励性语言作用的正确认识,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激励性的语言来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地尝试要求自己对学生评价语言在具备激励性的同时还兼备指导性,大大提高了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既让孩子信心倍增,又能在富有指导性的评价中找到提升的方向。

1:《花钟》教学片段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种花?展开说说为什么?

朗读课文的评价一定要具有指导性,孩子要知道自己读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其他同学也能从你的评价中领悟,应该怎样读。

2:《小虾》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小虾的视频,相信你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生(观察后交流):我观察到小虾通体透明。

师:你在观察中关注了小虾的颜色。

生:小虾的背上颜色较深一些,腹部有一些斑纹。

:你是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到了小虾每个部位不同的颜色。像这样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小虾不仅颜色特别,还会发现——

生:小虾不大,却长着好几根长长的胡须,脚也有好多,在水中划动时,就像在跳舞,动作非常优美。

师:长胡须、脚也多、动作美,你不仅会观察,还是位语言大师,能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准确又生动的描述出来。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在肯定孩子,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诉孩子看,你说的好,好在哪里?同时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又富有指导性,让其他孩子听了,知道接下来应该超哪个方向去思考,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我所观察到的, 这才是精彩的回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研究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才能打造高效出富有“生长性”的语文课堂。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8052 本月访问量:1371870 总访问量: 5647470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