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要素落实路径初探

时间:2022/6/9 14:52:55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8396 次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要素落实路径初探

溧阳市实验小学  谈琦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儿童语文学习碎片化现象比比皆是。其一,知识之碎在割裂的建构中形成。碎片化(没有结构)的知识其实不是知识,而是信息。传统以课时为中心的教学,大多以知识点的掌握为目标,这其实是人为割裂了知识的体系,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内在结构,学生很难建立起整体、结构、系统的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二,问题之碎在肤浅的交流中形成。课堂教学应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可以从语文素养的本源出发,设计大问题或核心问题来统整儿童的语文学习。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乒乓式问答”屡见不鲜,从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问”,外在的形式虽然有所变化,师生间肤浅的交流却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三,活动之碎在无向的选择中形成。我们当下的语文活动,不少是由散而多的小活动堆积而成,是形式化的、不合理的或无效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要具体、明确且指向核心目标。其四,思维之碎在散沙式教学中形成。散沙式教学是一种浅尝辄止、支离破碎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概念的形式化表述,而不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在这样的教学中,儿童很难找到知识之间的意义关联,导致其经验的割裂和思维的碎片化。

单元整体教学是解决儿童学习碎片化问题的关键,我们从整体入手,紧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让语文要素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时视角,由点及面。

1.      由“彼”及“此”

对每一课的学习,学生都不能孤立地呆板学习,而是要找到相关联的知识来辅助理解,以期达到“举三反一”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找寻与“此”知识相关联的若干“彼”知识,让学生在对比、迁移、类化中实现概念的自主建构。

比如四下第六单元包括《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这三篇课文。我们在学习《芦花鞋》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前两篇文章是怎样来列小标题的,而后尝试用同样的方法来提炼本课的小标题。

第一种方法:紧扣课题“芦花鞋”,按事情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部分:编芦花鞋。第二部分:卖芦花鞋。第三部分:芦花鞋卖光了。第四部分:最后一双芦花鞋。

第二种方法:围绕谁干什么,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

第一部分:全家人编织一百零一双鞋。第二部分:青铜拿起最后十双芦花鞋,跑进雪地里。第三部分:城里人二话没说,就付了钱。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赤脚踏过积雪。

2.      由“此”及“彼”

单课时的学习除了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习带得走、可迁移的结构化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有“活力”,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比如五下的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他是挺脱的一课树》,学完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前期所进行的外貌描写,比较优劣,体会其好处。在分析过后,学生发现外貌描写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重点展开就可以;需要摒弃以往的那种不管年龄大小,一律往“水灵灵的大眼睛”“雪白的皮肤”“樱桃似的小口”那种千人一面的情况,如实地表述,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描写要多进行联想,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外貌没有特点那就写写人物的性格。我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例子给学生,让他们去品读感悟,然后对自己所写片段进行修改,让人诵读,相机点评。

接着,我们就围绕这4点开展了阶梯性的外貌描写训练,先写语数英老师,再写自己的父母,再写自己的亲人或者是同学。随后是外貌描写的进阶版——对着图片临摹,我从网上寻找了一个颇具沧桑感的老爷爷的形象,学生们妙笔生花,写出来的语言真让人叹为观止。外貌描写的高阶版就是进行人物的速写,描写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或者是数面之缘的熟悉的陌生人——小区门卫、保洁阿姨等。

3.求“同”存“异”

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有意识地把许多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寻找知识之间的异中之同,将本来看似无关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稳定的整体观念。

在教材中《月是故乡明》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冰糖葫芦》《家的味道》都是追忆故乡的文章。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季羡林、高洪波、冰心三位著名作家。三位著名作家由月亮、糖葫芦及味道入手,通过经历、感受、往事等,将自己的思乡之情简略地表达出来。可以将三篇文章整合起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总结阅读这三篇文章分别看到了什么,从情感等角度分析三位著名作家的写作特点。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对比中分析解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培养学生写作所必需的提炼、总结能力。

二、立足单元视角,织线成网,打通前后关联

1.横向联系,让知识从割裂走向统整

横向联系,就是要站在学科整体的高度,以大概念为统领,从具体语文要素出发,分析和挖掘与其相关联的语文要素,从而形成有意义、相联结的结构化知识。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该单元编写主线——说明性文章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有效落实该单元语文要素。首先,要明确该大单元教学目标:一是阅读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不同的表达特点,了解不同表达方法;二是写作能力目标:掌握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说明方法以及篇章结构等。其次,合理进行大单元的组文设计。如教师可以将《太阳》《白鹭》《松鼠》《鲸》进行大单元的组文教学,且以《太阳》为主要文本,使学生在该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然后,通过《松鼠》《鲸》《白鹭》的阅读学习进行自主分析:三篇文本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大单元阅读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对不同事物的说明描写方法与技巧,感受上述不同文本的语言风格,掌握说明文不同的表达形式、特点。在阅读教学之余,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就该大单元的阅读要素进行梳理与总结(如说明方法、表达技巧等),以强化学生对“依据事物鲜明的特点、表达时所选择的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认知。此类大单元阅读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从相似表达方式的主题文章阅读中自主分析、探究文章的不同写作特点、风格,还可以促使学生从大单元不同的文本阅读学习中掌握相应的习作技巧,这对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掌握更多的习作技巧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纵向贯通,让知识从浅表走向深刻

语文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是整体性的、系统化的。教材所遵循的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并没有错,是顺应儿童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打通相同领域前后知识的关联,既要纵向贯通。

比如:统编版教材的各个年段的大量课文都对概括有要求,但明确提出以概括作为训练点的文本集中于中高年级,其中又以中年级为主,可见中高年级是学生概括能力形成的起步与关键时期。统编版教材对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趋势,从代表性单元中选择的文本来看,篇幅不断增加,由单篇到长文章再到整本书。文本类型不断丰富,由简单的状物文章到以人物为主的故事,散文和整本的小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

同时,统编版教材对各年段学生概括能力的水平有更为明确要求,在三年级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到了四年级,则是从三个维度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则是按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现出一种非常态的阅读倾向,到了六年级更是提出了要借助作品梗概,了解整本书的内容。

 

概括能力层级目标

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

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三下第三单元《赵州桥》

三下第四单元《花钟》《蜜蜂》《小虾》

三下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火烧云》《海底世界》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上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女娲补天》

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下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

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

四下第六单元 《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

按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五上第八单元《议读书》《我的长生果》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整本书的内容

六下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

 

3.纵横交错,让知识从散点式走向结构化

纵横交错,就是既要关注知识之间的横向铺展,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纵向串联,既要保证学生通过知识的共同类特征深度理解,也要实现上下知识链的形成。

比如:五上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里面有字谜、故事、歇后语、形声字知识介绍、汉字演变、研究报告等,知识点很散乱,这时我们就需要树立全局观念,确定整体性教学目标,创设结构化的情境,形成一个个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完整的、儿童的、语文的“学习故事”。

根据“先知起源识规律、后实践巩固认知”的规律,我们再读“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提供的其教学价值篇阅读材料,再度认知其教学价值。之后,我们调整了材料的阅读顺序,强化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以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修建”了四大主题乐园,相当于四个“大场景”,从“任务”“场馆设置”“资料搜集”“分析研究”四个层面,设置了“四大任务体系”。

1.汉字成长博览园

围绕“汉字之史”“学习汉字”的任务,设置“仓原造字馆(原始社会)”甲骨文厅(殷商)“金文馆(圆)”“小篆厅(秦)”“隶书馆(汉)”“楷书苑(魏香)”“行草厅”等场馆,同步陈列名家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在搜集《仓颉造字》《甲骨文的发现)三十六个字》《有趣的形声字》《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演变五百例》《书法欣赏》等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汉字起源、构字规律、演变历史,欣赏书法艺术之美,完成“阅读教材,了解字体演变历史”“搜集更多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汉字故事,学习字理”“了解造字四法,学习构字规律”“欣赏各种字体的经典书法作品,感受艺术之美”等探究任务。

2.汉字故事趣味园

围绕“感受汉字之趣”“体会汉字构字规律”的任务,设置“字谜馆”“汉字故事荟”“汉字听写”“闯关营”“汉字书写大擂台”等场馆,让学生在搜集《字谜七则》等材料的过程中,完成探究任务“找一找:搜集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方面的材料,积累知识”“理一理:整理资料,发现规律,品悟趣味”猜一猜:参与“猜字谜大赛”“讲一讲:举办‘汉字的趣味故事’小组汇报交流会”“秀一秀:举行书法、篆刻等鉴赏大会,展出并介绍自己搜集的优秀作品;举行汉字现场书写,大赛”等,在丰富多元的探究活动中挖掘汉字的特质。

3.汉字生活体验馆

围绕“规范汉字使用”“畅想汉字未来”的任务,设置“错别字群岛”“汉字联合国”“未来体验馆”三大场馆,其中“错别字群岛”又包括“别字森林”“谐音山谷”“简繁迷宫”“作业展览馆”“网络用语廊”等。在这些场馆中,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两个探究任务:一是“查一查”,主要是借助开展“啄木鸟行动”,调查同学的作业本、店铺招牌、网络报刊等,了解真实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总结错误用字的普遍原因,纠正不规范运用汉字的行为;二是“议一议”,主要是针对“汉字的世界影响力是否在弱化”的问题,了解当前汉字在世界上运用的现状,思考汉字发展的趋势,并在查究错别字、调研汉字规范运用、调研汉字的世界传播、组织“汉字影响力在弱化吗?”辩论等活动中,深入了解汉字,自觉规范用字,树立文化自信。

4.汉字文化研究院

围绕“形成研究报告”的任务,设置“范文陈列室”“作品展示厅”两大场馆,让学生在搜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汉字的世界性传播研究报告》等资料的同时,完成“写一写: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周时间独立完成,展示评比”的任务,习得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并选择优秀的学生研究报告,陈列展览。

每个主题园和活动场馆前后贯通,分层递进,配备相应的活动任务、任务评价单以及任务评价员,做到“教”“学”“做”“评”高度一致。在有序列、有层次的学习任务群活动中,学生了解“汉字成长的故事”,建立“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汉字与我”“汉字与生活”“汉字与世界”的关联,深刻认识汉字学习与运用的价值意义。

大单元结构化教学中,引导学生逐层完成学习任务,可让他们自主提炼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在资料搜集、筛选、分析与整合中,整体感知单元主题的内涵。

三、立足项目视角,软化学科边界

以项目视角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是有效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项目学习是以持续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为目标、以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主要路径开展的具有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1.多维联动——从“单课”到“单元”

以项目视角开展小学语文元整体教学,是有效整合不同单元、不同内容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不再以知识的习得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展开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四年级上册《徜徉在中外神话故事殿堂》项目化学习案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1.课前利用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最喜爱的神话事,完成数据分析。

2.欣赏精彩视频进入本课话题,提出驱动问题:如果有一天,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来到你身边,你打算跟他怎样度过?

3.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分组。

4.指导学生上网搜索中外神话故事电影视频。

1.小组合作完成问卷调查表

2.了解项目任务,分小组完成计划书

3.小组上网搜索观看中外神话故事电影、视频

 

小组分工

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会写本单元课文《12盘古开天地》《1精卫填海》《14普罗米修斯》《15女娲补天》中3个生字,会认33个生字。学习《语文园地八》。拓展阅读推荐书籍《中国神话传说》《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2.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软件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上网查看学生上传的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讨论、作出修改完善。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小组交流合作,抓课文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大意。

阅读相关拓展书籍

 

完成作品

交流完善

1.教师在平台发布任务: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选哪一位神话故事人物和你共同度过一天?把你们的经历编写成一篇故事。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我和_过一天)。

2.假如你是一位画家,请你来设计一份神话故事海报、一份神话故事手绘本。

1.学生完成习作

2.小组合作完成海报、手绘本

3.学生把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

 

展示作品

互评交流

1.上网推送优秀习作、优秀海报、手绘本,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交流作品,修改作品。

2.在创而新网络学习平台师生、生生互相点评作。

3.录制学生讲故事视频。

4.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评价学生作品,同时指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1.学生在线发送作品

2.在创而新网络学习平台小组互动评价交流

3.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4.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外神话故事会的活动

 

汇报总结

作品评价

1.组织学生完成各小组习作、海报、手绘本的自评、互评以及最佳习作、最佳海报和最佳手绘本的评选。

2.根据学生项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对学生完成过程性评价。

3.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以及反思。

1.学生展示个人以及小组作品

2.生生互动交流评价

3.分享学习收获

 

2.资源重组——从“课内”到“课外”

只有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抽象的语文知识才能体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项目学习就是回到知识发生的起点,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项目学习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记录并且整理分析传统节日的资料,综合采用习作、手抄报等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首先是项目驱动,这个在课堂上展开,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进行小组分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设置:制定个人评价标准,评选优秀小组、个人等多个奖项。通过大组交流、教师点拨,明确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接着是整理资料商议展示的方式,明确汇报的主题和展示内容、形式等,最后每个小组形成一张活动计划表(图示:“辞旧迎新”——春节文化研究组展示活动计划)最后,在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之后,进行作品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具体活动如下:

1.“你好!传统节日”小报展览评比:主题鲜明、编排合理、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张贴展示,个人投票,评选“传统节日小报评比”一二、三等奖。)

2.“你好!传统节日”习俗交流评比。(具体教学过程略)

3. 你好!传统节日知识竞猜活动。

(1)连连线:时间、节日、主要活动;(2)看活动视频,猜节日;(3)根据关键词串,猜节日……

4.“你好!传统节日”诗词诵读活动:(1)报节日名称,分组诵读相关古诗。(2)儿歌朗读。

5.“你好!传统节日——分享交流会”。分组汇报,观众提出疑问或补充资料。

6.互动评议:提出建议,分类评选。

要点1: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介绍清楚了吗?还有哪些没有说清楚?你觉得他们汇报的形式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展示方式?

要点2:你觉得哪一组的节日文化介绍最清楚、最深入?评选“最佳研究小组”。

你觉得哪一组展示活动的形式最吸引你?评选“最佳创意小组”。

你觉得哪一组团队协作最成功?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你觉得哪一个人的介绍最精彩、整体表现最优秀?评选“最佳宣讲员”。

7.反思评价。

8.活动延伸:某些传统节日身后的故事,我们还没有去发现;还有一些传统节日,我们没有去了解,如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傣族泼水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制作一份个人研究专题小报。

多项展示活动的设计,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活动评价标准,重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活动开始前就提出来,引导学生适时对照自我评价,家长也能根据此表引导督促孩子手机、阅读、整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9 今日访问量:27559 本月访问量:1411092 总访问量: 5651392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