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体育>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体育课堂“学-练-赛-评”学习策略实践思考

时间:2022/1/6 8:51:54 来源:吴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5264 次

体育课堂“学-练-赛-评”学习策略实践思考

吴  健  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在最近两年参与过的一些培训活动,和一些杂志上相关的文章,都有谈到体育课堂的“学、练、赛、评”学习策略,“学、练、赛、评”也是当前比较普遍推荐的教学操作策略。我从一些杂志和网络上的文章节选了部分内容,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学习和思考。

一、概念分析

1.“学练赛评”概念

1)“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 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

2)“练”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

 3)“赛”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

     4)“评”是指教师或学生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具体有体育运动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等测试。

2.分析:

这四个环节看似前后排列,但实际上是紧密相连,循序渐进又互相融合的,可谓是缺一不可。

1)学为本。“学”是学生掌握技能、获得知识的一个内化提高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这是一节课的基础和根本,没有了学,也就不存在“练赛评”。

2)练为主。虽然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有效获得对相关体育技能知识的理解,但仅仅是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想掌握一项体育技能,需要的“练”的过程。另外掌握了单一的身体动作练习后,合理对单一动作进行组合,让学生在组合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同时发展技能和体能。

3)赛为用。比赛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比赛场景中展示自己本节课所学习的技术技能。首先比赛指向的是运用,学会了一项技能更要知道怎样在实战、比赛或者是生活中运用它。其次,比赛也是激励、交流、进步、展示, 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如果重复进行动作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热情必定降低。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兴趣,融入比赛也是必不可少的。

4)评为补。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评价不可或缺。通过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正确动作的固定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存在的小问题进行有效的补救,达到纠错后再练习的事半功倍效果。

二、“学练赛评”学习策略的构建

1.学:从学会到会学

1)学什么:知识、技能、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什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什么。与以往传统的割裂式环节学习相比,“学什么”不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对一项单一体育技能或知识有表面的理解,而是以的“练、赛、评”三个环节为导向,更有目的性地传授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

例如,学习篮球,埋头学习单个技术动作毫无意义,还要学习规则,使后面的“练、赛、评”都在建立在规则之上;其次,要学习练习方法,掌握了练习的方法才能够真正的在实践中自己去理解去运用,为后面的“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怎么学:乐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逐渐从重“教”向重“学”转变,突出“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体现。一些体育课堂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主要是被动式的学习,多数学习都停留在浅表层面,教师的讲解浅尝辄止,学生缺少深度思维。常见的是,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只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并以问题等情境为导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去探索,学生开开心心地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适合的、多种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技能,并鼓励学生习得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迁移拓展至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达成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2.练:从被动到主动

1)练什么:技能技巧、体能方法

体育课中学生技能、体能的获得是以参与练习为前提的, 练习的效果与学生的情绪、兴趣直接关联,如果学生能在练习前明白为什么练、怎么练,明确练的价值及练的方法、练后能用的时机,学生就能自主地参与练习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再次练习的意愿,使运动的快乐能持久地保持。为此,特别强调练习前,要认真设计练的内容、练的难度梯度、练的方式方法、练的时间把握、练的情境设置(场景布置、场地器材)、练的结果预期等,以实现练得有趣味、有层次、有节奏、有负荷、有教育意义。

2)怎么练:主动参与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时,只有主动参与才会全身心投入,机体和思维的参与并产生共鸣,才学习的有效果。被动式的学习,只是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练的有质量,要关注学生身体和学习基础,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方式的练习,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傲的学习激情。

3.赛:从会做到会用

1)赛什么:学练所得在实际复杂情境中的运用

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当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内容划分方法,让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单一化、碎片化,形成了能适应单个技术评价的考核,导致学生会技术不会比赛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平时的体育学习是一种“假学习”,缺少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机会——即真实比赛状态下的学习。

2)怎么赛:合适学生的真实比赛情景

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技能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会(如会做一个单个技术),而是要追求学生全面的会(会说、会做、会用、会拓展等)。所以,需要真实情境的教学,教师教材深入分析,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所在,领悟教材的健身育人价值。课堂中,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说真话、真对抗、真比赛,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原生态的学习,让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产生真实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达到最真实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能力。

4、评:从单一到多元

1)评什么:学练赛质量和参与情况

体育课堂中的评价,应该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学情选择适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水平一可以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性评价的结合,不仅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通过语言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优化技术动作,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并结合适当的终结性评价,给出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成绩

2)怎么评:学、练、赛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元评价

现行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上,要从教师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迁移,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但防止学生之间的评价流于形式、走过场。课堂评价是伴随着学、练、赛的过程随时随地发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学练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学得怎么样,练得如何,赛的如何,做到以“评”促“学练赛”。

 

三、“学练赛评”学习策略的课堂实施建议

1.学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新课标也提出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体育学习中,“学”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旧式的体育课堂对待学与练,基本都是先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再让学生去练,二者独立存在,学的时候就只学,练的时候就只练。而体育学习不仅要强调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1)先练后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先练后教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即重视学的过程,体现主动学习。比如很多老师在课中会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再进行教学。学生练习的时候,一方面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先练后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而定,如果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基础较弱则应视情况而定。

2)边练边学,体现学习互动性

边练边学的教学设计要趣化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纠错,体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比如,采用任务式学习法,学生分组后采用任务清单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通过“练”自主去“学”,这就是一种边练边学的方式。

2.以赛促学练,激发学习兴趣

“赛”是让学生在真实比赛场景中展示自己本节课所学习的技术技能,是对学与练的检验。赛是为了更好地学,赛的过程是对练的强化与运用。同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以外,在体育学习中,有效的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对学与练同样有促进作用。

1)掌握赛的时机,有效促学练

游戏或比赛往往被安排在基本部分主要内容教学结束后进行。其实,游戏与比赛也可在准备部分进行激趣,亦可在学生们感觉运动疲劳的时候进行趣味的游戏比赛,延续运动兴趣。比如,在篮球传接球的课中,教师在准备部分设计“耍猴”的游戏;在课中进行一分钟原地传接球比赛;在课结束前进行全场抢传球比赛,将比赛贯穿课的始终。有效把握赛的时机,有利于促进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延续,也能促进所练内容的掌握、技能的形成。

2)创新赛的形式,方法即是内容

比赛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内容。学生要学习比赛的规则,比赛的形式等等。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比赛形式,如个人赛、小组赛、挑战赛、擂台赛等等,让比赛更加有趣味;降低比赛难度,让比赛更激烈;组合比赛内容,让比赛更富综合性。如篮球传切配合教学后进行“3v3”教学比赛,规定以“传切配合”进攻获得的得分为双倍,这时候学练的技术就能得到有效的运用。

3.以评统领,反馈有效信息

评价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练赛紧密联系的。体育课堂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练习、比赛与评价的过程,更是逻辑思维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才能明白自己学的怎么样,练得怎么样,赛的怎么样。并且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

1)以评助学,践行评价育人

认知心理学理念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会学比学会重要。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往单一性和终结性的评价,提倡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模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的同时促进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以评助学。比如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课堂纪律、合作表现等进行即时评价,能够有效改变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在学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会效仿他人的学习方法。

2)以评导练,改进动作技术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评价能促进练习的有效进行。通过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能明确所学动作正确与否,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预设时应多运用直观的方式去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示或师生的示范让学生进行比较与思考,产生直观的动作表象,从而有效改进动作技术。比方说课中利用ipad联接大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观看屏幕上的教学示范并进行比较,改正动作技术。

3)有赛有评,升华体育品德

有赛即有评,这是对比赛活动结果的肯定和内涵的升华。评价过程既是对比赛的评判,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要做到既评价比赛的过程与结构,也评价各小组的体育品德。学生通过评价能在比赛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队友,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才是一节体育课最高的升华。

四、小结

基于课程目标的“学、练、赛、评”学习策略4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和自然过渡且相互融合,让学生学得投入、练得有效、赛得真实、评得到位。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掌握,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既要深刻理解“学、练、赛、评”的递进关系,更要在教学中实现各环节间的互通互融,真正把“学、练、赛、评”的学习策略贯穿课的始终。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8 今日访问量:16267 本月访问量:1399800 总访问量: 5650263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