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专题研究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19/12/24 14:26:17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3332 次

统编教材阅读策略专题研究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学策略研究

溧阳市昆仑小学  周梅娟

一、“段的教学”的回归。

  2000年国家出台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来代替“归纳段落大意”“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等相关“段落教学”要求,此后,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和(2011年版)延续以上表述,至此“段的教学”逐步淡出语文教师的视线,而“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因缺少抓手,逐渐成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此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层次递进的段落教学组元,整体设计的单元教学系统,让“段的教学”强势回归,有效化解了教材段落编排模糊不清的弱点,突破了“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难点。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的人文主题和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语文要素,选编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习作《这儿真美》也紧紧围统单元人文主题编写,在习作中引导学生用所学阅读策略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编者意图清晰,充分体现了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编排原则。教学中,教者要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集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抓手,从“不能”化为“可能”,“鸿沟”渐成“坦途”。

二、注重整体,纵横联系,读懂单元教材

  “整体性”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要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我们首先要对本单元的教学有正确的解读,要突出整体,纵横联系,既要读好语文要素长线发展系列,又要读懂单元要素内在关联,读好了这两个系统,才能抓住单元整体的核心和灵魂。

1.纵向把握,读出发展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大意”是中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关键一环。梳理统编一至六册教材,“把握内容”要素发展脉落清晰。从一上开始,以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发展序列(见表1)呈现。低段围绕“提取信息,了解内容”,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属于隐性安排。三上第六单元,以典型段落引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并借助其理解一段话意思。在此基础上,三下教材,集中火力,“段落教学”更加密集,力求教有“干货”,学有所依。第三单元,延用典型段落编排方式,着力在“一段话意思的理解”上下功夫。三下第四单元则以显性编排,由“理解”向“概括”走一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能力。第七、八单元,由“一段”向“一篇”逐步过渡,呈现了组段成篇的隐性编排思路。如此,从教材纵向编排体系上加以把握,由“句”到“段”再到“篇”的学习路径清晰可见,本单元居于“句”与“段、篇”的桥梁作用越发明显。

  

   表统编中低段教材“把握内容”要素发展系列

册次

单元

语文要素

一上

第七单元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一下

第七单元

根据课文的明显信息作简单判断

二上

第三单元

整合信息,作出推断

二下

第六单元

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三上

第六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下

 

第三单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第四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第七单元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第八单元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2.横向关联,读懂系统

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系统。中高段教材普通单元一般以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编排。三上六单元,沿用三上教材编写体例,多层次推进单元阅读要素落地。 三篇现代文,无论在整体结构上,还是一些具体段落的写法上,都具有相似之处,在读写目标的落实上,能够形成合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总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全文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 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这句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语句。文章中,很多段落也有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整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意思,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海滨小城》以小城为立足点,从远处的大海,写到近处的海滩,再集中笔墨描写了小城中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最后总结为一句话:“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关键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分别是四、五、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段的意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向读者展现了小兴安岭诱人的景色。文章开头,“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等词语,非常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多。这一句话也奠定了行文的线索,每个季节都是围绕树来写的,抓住每个自然段开头写树的句子,也就很自然地随着文字走进了小兴安岭的那个季节。

三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基本都是围绕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来设计的。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小练笔”,再到单元“习作”,充满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编排设计思路。“交流平台”栏目则重点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段落大意”方法进行梳理小结。这样,单元导语提示任务,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通过反复操练和巩固,真正形成了让语文要素有教的经历、学的过程、用的情境,让“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大意”这一要素自然落地。

三、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的理解。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者安排了一个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意在锻炼学生能读懂自然段、学会从自然段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理解“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语句”。《现代汉语词典》(1995年印刷)中,对关键的解释是:“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文章是由一句句话、一段段话组合而成的,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在文章当中起到关键性的有核心作用的句子,它应该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灵魂,这个句子指挥着其他句子来完成表达一个意思、一种思想观点、一种情感态度。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看文章的若干句子、段落之间,在直接地在表达着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起着在表达上起着“统领”的作用,这个或者这些句子就是“关键语句”。所以,“关键语句”的关键,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面”而不是在形式上面,并不是所有的“承前启后、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都是关键语句,确定关键语句应该着眼于“内容特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集中表现或者概括。一篇文章,会有一篇文章的关键语句;一段话,会有一段话的关键语句,两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中的关键语句,更多的应该界定在“段落中的关键语句”上面——在上册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编者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用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指“段落中的关键语句”。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意思是阅读的时候,能够区分这一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在讲什么,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段落,某个句子就是直接概括了其他句子所表达的“共同意思”的,读完一段话,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学生就能明白这段话的大意。理解“段落中不同的句子写出了什么共同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段落的主要的意思。当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既要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又得读懂其他句子与关键语句的关系,进而读懂段落写了什么意思。只是,在上册,对“概括段意”还不做具体要求。

四、“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大意”具体策略

    1借助图片,为“理解”储备丰富的表象

  教材每册的插图都很鲜活,非常形象直观,种类齐全,它们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相较于以前的插图,现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低中年段教材中的图片出现了更多的深受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卡通漫画插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增加了许多大篇幅的整张插画,取代一些任务肖像类的小插画,这样学生通过插画不仅可以直观的体会诗文中的情景,更直接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锻炼了学生对大幅插画的观察学习能力,尊重了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顺序的个性特点。

除此之外,《古诗三首》中,有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日积月累”中还有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三篇现代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先不说这几篇诗文在语文本体性学习上的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篇诗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描写的景观分别在哪儿呢?《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雄踞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的西湖,《望洞庭》中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今天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写的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海滨小城》结合原文考证,写的应该是广西的北海市(1951年前属广东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三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是无法在脑海中弄明白这些地理方位的——我们还是借助图来看一看吧。

 如果再在地图上添加上二年级学习过的《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日月潭》《葡萄沟》,孩子们就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些景观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整个祖国辽阔的疆域内,到处都有让人骄傲的胜景,山河果然如此壮美。学习过这样一个单元,在阅读中理解文字,欣赏山河之美的同时,借助地图“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说不定有的孩子就在心中悄然种下了“走遍中国”的心愿。这样的学习,就是深入心灵的历程,母语学习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也就成为了现实。

2借助朗读,让学生读懂段落句子之间的关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段教学的好办法。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可以让某个字突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的朗读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多种形式的读。有学生的比较朗读,有教师的示范朗读,还有某一学生的多次反复朗读。读的能力只有在读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二是读与评的结合,从读到评,先读后评,读中有评, 评中有读,读评结合,相得益彰。读的改变是在评价和指导中逐步实现的,三是要有学生的自我认识。读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自主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的。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读,语段的结构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梳理每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读懂语段的结构方式,把握语段表达的整体含义打下基础。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海水的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世界的热闹非凡。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给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读着春(夏、秋、冬)季的小兴安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样的边读边想,语段的结构自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了然如心。

3借助方法,让学生理解语段大意。

语段是由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前后连贯的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语言单位。一般来说,语段是由在语致上有逻辑关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气上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组成的。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要有语段意识、逐步增加语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提高语段的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是理解语段,其方法主要有:
(1)
读懂段落句子关系,直接运用关键语句理解段落大意。

    理解自然段的大意,首先要通读全段 , 对全段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其次要分清全段有几句话 , 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第三是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 ; 第四是根据层与层的关系 ,分析了解全段中心意思所在。一般的语段往往会围绕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展开记叙、描写或议论,这种句子就是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先来看看几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题目就是“向导”,提示读者诗的内容写了什么景观或者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几首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能思路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的确,《望天门山》描绘的正是诗人乘舟出川,经过天门山江段时所“望”见的壮丽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就是苏轼当时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望洞庭》是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之所见;《早发白帝城》虽不是以写眼前景物,尤其不仅仅是白帝城的景象为落脚点,却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让读者欣赏到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壮美风光。古人写诗,大多就是触景生情,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虽是古诗,在读法和写法上,同样也可以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的一般性规律来。这就是古诗阅读与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之间所隐含的联系。

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即关键语句;同时,这段话也是围绕这“一个意思”写的。

(2) 把关键句进行整合理解段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如果一个语段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结全起来就是这段话的大意。比如:《海滨小城》的第4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在这一段话中,关键语句是“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里都栽了很多树。”下面具体讲“栽了多少树,哪些树”。开头的句子没有写这么多树怎么样。但是,接下来的段落有一句话“小城的公园更美”、结尾又说“这座海滨小城真实又美丽又整洁”。虽然在第4段话中没有说明“美丽、整洁”特征的关键语句,但把上下文结合起来,就知道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城的庭院很美丽”的意思。

 

总而言之,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需要在学习阅读中不断总结,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还需要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并学会用更多的方法去总结概括段意。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4084 本月访问量:1221121 总访问量: 56323958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