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索

时间:2019/11/25 16:06:13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9853 次

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索

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梁卫兵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 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学生的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表现、阅读参与度和阅读策略。其中,阅读策略是最关键的。

阅读策略,是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者培养某一具体技能,经过慎重思考后采用的有目的的手段。阅读策略并不等同于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调节,以达成阅读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说,它是有目的地阅读,需要选择方法,还要调节修正。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教学专家诺德曼曾经说过:“人不是天生喜欢阅读的,也不是天生会阅读的。所以,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怎么阅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的主题是有目的地阅读,其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一、研读“导读提示”,了解编排意图

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是提供了清晰的导读提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提示来解读教材,通过对单元导读、学习提示、批注、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内容的梳理、研读来解读教材、明确意图,进而找到路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助力。

(一)首次尝试,初步感受

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竹节人》。作为“有目的地阅读”的首次尝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开门见山地指出“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然后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尝试怎样根据阅读目的有选择地采用适合的方法阅读与之契合的相关内容:“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三个不同任务,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是怎样的呢?课后习题重在首次“有目的地阅读”实践和方法的交流。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读的时候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呈现过程,示范方法

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宇宙生命之谜》。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详细地呈现了一位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第一处批注“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浏览后发现这段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大,既有内容关注的判断,又有阅读方法的选择。这处旁批承接着上一课的尝试,学生是熟悉的。“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帮我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段的段首提到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我知道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这三处批注有个共同的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是根据目的对内容做出关联度判断,然后提示运用的具体阅读方法,比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方法,这是在给学生做示范:先内容判断,再选用方法。“前面排除了那些不具备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这一段提示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中可能有了新的发现。”最后的这两处批注都有一个词——可能,一边读还可以一边预测。因为预测所以引发阅读期待,阅读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课后练习第一题交流“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两个泡泡,一个是“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读。”二是“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六处旁批和两个泡泡语,构成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示范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多种方法。

(三)模拟情境,迁移运用

第三篇是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由四篇材料组成的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适合达成小学阶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目标。学习提示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 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在前两篇课文中掌握的策略,自主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并进行交流。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线路图;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阅读后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和前两课不一样的是,本课提供四个材料,材料丰富,每个材料的语言风格又截然不同。这里需要运用方法迁移的,一是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为完成“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线路图”,应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二是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比如要完成“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这个任务,在阅读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前两课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画出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

二、落实语文要素,掌握阅读策略

(一)阅读策略的指导要循序渐进

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有目的地阅读,首先是要根据阅读目的,会选择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阅读,其次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编排遵循策略习得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应立足单元整体备课,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偏离、不拔高。《竹节人》是学生首次接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交流环节,通过交流使学生对阅读策略有初步了解。在学生对策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宇宙生命之谜》再上一个台阶,进入实质性的学习阶段,教学重点可以放在指导学生沿着旁批所呈现的思维过程及阅读方法的选用上,从中获得启发,习得方法。学了就要用用看,《故宫博物院》提供了几个真实情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尝试后的交流上,但是和《竹节人》阅读后交流不同的是,这次的交流不再是碎片化的某个阅读思维节点,而是比较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过程。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一以贯之

阅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有目的地阅读让阅读变得更有效率。在落实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无论是《竹节人》的首次接触,《宇宙生命之谜》的习得方法,还是《故宫博物院》的大胆尝试,在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能灵活地使用各种阅读策略,又要根据目的、任务和即时效果自主地调整阅读速度,这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首次接触时的理解,习得方法时的分析,大胆尝试时的应用、评价等,这些思维活动贯穿始终。三篇课文都提供“现成”的阅读目的,这是学习的起点。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宇宙生命之谜》课后第二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不仅仅是习得方法后“牛刀小试”的练习,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是对阅读策略的巩固练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习得策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内化为习惯的自觉应用,所以交流平台中的“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这句话意味深长。“先想想阅读目的”,低层次的是完成指定的阅读目的,高层次的是能自定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既要根据目的取舍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还要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目的。“取舍材料、减少干扰、运用策略、选用方法”的背后都体现着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一以贯之。

事实上,不是每个人天生就爱阅读、会阅读的,而且学生也不会一下子就会自主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以较直观的形式教授给学生阅读策略,并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巩固、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才会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4 今日访问量:35619 本月访问量:898327 总访问量: 5600116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