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体育>课程改革>阅览文章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时间:2019/6/14 16:13:39 来源:吴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1944 次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以“水平三.五年级体操滚翻组合”为例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可以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显重要。课程标准中都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更是明确指出了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指出了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并详细解答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一线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存在认识的不足,往往在课程实施时存在不知所措的行为,本文就以“水平三.五年级体操滚翻组合”为例,谈谈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一、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认识

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

2、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1)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2)健康行为是增进身体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化生活方式的关键。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3)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

二、“水平三五年级体操滚翻组合”教学设计分析

 

三、以“水平三五年级体操滚翻组合”为例解析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落地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以《水平三五年级“复习:1前滚翻、后滚翻;2学习:交叉转体180°”》为例,简要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环节中的落地。

1)从教学目标中去落地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熟知前滚翻、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知道衔接“交叉转体180°”的动作要领、动作过程和保护与帮助方法(自保和他保),认识“体操之美”。(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较好完成前滚翻、后滚翻,基本掌握“交叉转体180°”技术,做到平、稳,初步体验“滚翻组合”,展现“体操之美”。(3)情感目标: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展现,相互帮助,挑战自我。

分析:从教学目标中落实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育与培养,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中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运动行为、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首先做到有目标,然后思考目标的实现。

2)从教学步骤中落实

(1)准备活动:a.慢跑:绕固定场地慢跑。“我是木头人”游戏,模仿动作“立正单手上举、双臂斜上举,团身蹲立,直立交叉转体180°”。b.徒手操:头颈运动、上肢运、俯背运动、提踵运动、蹲撑蹬起。

分析:在准备活动中,首先通过“我是木头人”游戏,培养学生体育课堂的规范意识,并在游戏中穿插体操“美”的动作展示学习,初步体验基础的体操动作和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动作,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体验体操之美、展示体操之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这样安排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3)从教学组织中落实

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安排的教学组织是:1前滚翻、后滚翻复习:一人一海绵垫;2学习:交叉转体180°,四列横队集体练习;3自主练习,一人一海绵垫;4组合练习,2人一组;5巩固提高,2人一个海绵垫,相互帮助提高

分析:本节课教师的安排是,通过复习前滚翻后滚翻,然后教授“交叉转体180°”,后练习组合动作。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前后滚翻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是采用一人一海绵垫的组织形式,后在学习“交叉转体180°”,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准备活动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组织中,大部分的时间采用一人一海绵垫和两人两个海绵垫的形式。这样的练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在较高密度的练习中学生掌握所学,并能得到巩固提高。体育学科有着其特殊的性质,即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所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正确身体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在这种前提下才能获得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

4)从教学方法中落实

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安排的教与学方法是:1观察老师示范,并去发现所知(准备活动中所做的练习);2自主练习,敢于表现,相互发现“美”的学生;3积极参与展示,知道、复述动作要领;4发现、探究所知;5 相互帮助、鼓励;6敢于表现,展现“体操之内”;7敢于挑战,尝试完成难度学习

分析:小学的体育课,采用一些规范性的动作如讲解,还不如通过让学生去发现技术动作的姿态美去引导学生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教师采用了以“美”为引,以“发现、感受”为方法,以“实现美”为目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去发现美、参与个人和互助的活动,更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美,并获得美的评价。不断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动作、不断在挑战自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和实现的过程。

5)从教师教学行为中落实

    本节课,教师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给学生正确的行为示范和行为导向,正确的动作技术学习和体操运动相关的知识,及审美观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体育之美,从而爱好体育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即标准又有亲和力的口令、语言,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学困生并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体操之美。走近学生、多一点激励,走进学生、多一点关怀;蹲下去,多一点指导,伸出手,多一点帮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在这些教师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中得到传授,发展中的学生们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6)从学习评价中落实

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除了师生间的评价,更多的是给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但是学生对“美”的欣赏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所以本节课教师更多的是以“体操之美”为主题组织学生互评与自评。

分析:练习前的预备动作(立正、单手上举),前后滚翻成直线、滚动圆滑,结束动作优美,这就是“体操之美”;干净有力的预备动作,滚动圆滑成直线、交叉转体180°平稳、各动作衔接良好,结束动作干净利索(立正双手斜上举),这就是“体操之美”。学生在课堂中为了更好地掌握“体操之美”,不断挑战自我、运用所学去展示、在互评自评中、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在美的体验中、在美的评价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 [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S]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3] 刘传玲. 浅谈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时机和原则.[J].文体用具与科技.2012.5.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33390 本月访问量:1240427 总访问量: 5634326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