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地理>复习研究>阅览文章

高三阶段性检测分析

时间:2018/11/28 9:58:01 来源:贺丹君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9753 次

省溧中地理期中阶段性检测分析

刘青松

我校共92人参加考试,全卷均分83.9,最高分103,最低分65A级率32%B级率82.6%,尚有1位同学D级。与2018年的我校高考地理83%A级率、100%B级率相比,差距很大,任重道远。并且与兄弟学校光华高中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得分情况:

1、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0.5

1.8

1.3

2

2

2

1.5

1.9

2

1.7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

2

1.7

1.2

1.9

1.5

18

1.5

1.7

2、双选题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得分

2.8

2.9

2.8

2.9

2.9

2

2.8

1.8

3、综合题

题  号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得分率

55%

80%

56%

86%

36%

73%



题  号

29(1)

29(2)

29(3)

29(4)

30(1)

30(2)

30(3)

30(4)

得分率

27%

64%

45%

61%

45%

60%

22%

48%










二、典型错误分析

题 号

得分率(%)

错误原因分析

1

25%

学生对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不能准确的把握,概念含糊不清,导致将丙这个代表老年人口比例的看成出生率或者死亡率;另外问题是对于人口折线统计图不能熟练准确读出其中的信息。人口的相关试题难点就在于如何正确读懂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

3

60%

此题考查依然是人口统计图,学生错误主要是对于坐标系的误读,总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对应的数值混淆,导致计算错误。但是该题B选项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1900年业率50%左右,而到2010年也大约是50%左右,虽然就业人口比总人口下降的慢,但是这两个指标是不同的坐标轴,数值大小不一,不能单纯依据下降的快慢来判断就业率的提高。

7

70%

主要考查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记忆不牢固,已经不能清楚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不能充分利用表格中生物量与可承载人口关系这一有效解题信息,而只是凭借主观臆断选择A项科技水平。

10

80%

学生主要是错误选择了C。尽管从图与表格都能够读出在德国中小城镇的数量以及人口占主要地位,但无法理解小城镇发展对第三产业布局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3

60%

错误原因主要是对于物流业需要便捷的交通不清楚,同时也没有抓住题干中“时间价值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一关键信息。部分同学把距机场距离看成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审图不仔细,受到教材“城市功能区分布与距离市中心距离”图的思维定势影响深刻。

15

75%

通过审图,可以清楚判断资阳市最大的变化是新建机场离资阳的距离较近,使资阳的交通位置优势大大提升。学生虽然看到了这一变化,不能理解物流与交通的关系。错误选择了廉价的劳动力,图中所体现这种交通位置变化完全被忽视。

24

66%

对于休闲渔业概念不清楚,没有抓住题干中提示“发展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既然是一种旅游业首当其冲是完善交通,拓展市场。选择了C的同学错误认为随着休闲渔业发展会导致地价上升,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26

60%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错误原因主要是并不从图上寻找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结论,而是从以住的案例中比如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想当然认为这种积极的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提高田的土壤肥力,从而错误选择C。另外该题A选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设置存在一定争议,利用秸秆发电如何能够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似乎基本没有影响。

题 号

得分率(%)

典 型 错 例 分 析

27(1)

55%

典型的看图描述类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上信息,如图中虚线所代表的平均值的变化状况,而是一味根据TOC逐年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增加了难度;不根据问题要求答题,只是描述表面数据如TOC如何变化,而不能根据两者关系说出气候的干湿变化;不知道描述类问题的一般答题模板,通常如总分结构,所以大部分同学没有回答到总体变化规律。

27(3)

56%

迁移的特点基本能够回答出来,大多回答向北迁移,实际答案回答向河流上流或者高海拔地区迁移更好,这样就抓住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错误率较高,错误答案主要是河流上游

28(2)

36%

学生不清楚耕地类型的概念与分类,主要是课堂上强调不够,所以把耕地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混淆,错误率极高。对于该地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回答不全面,不能利用图中的等高线、河流等信息有效的判断该地的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征,从而无法总结出正确的原因。对于这一类环境问题没有形成答题思路,不会从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去回答问题。

29(1)

27%

错误率最高的一道题目,超出想象,所以对于学情调查还是非常有必要。湿地形成主要抓住“积水多”这个角度来思考,学生脑海并没有形成这种思维。知识遗忘严重并且迁移能力较差,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更加复杂,若课堂能够很好的理解并加以记忆,玛纳斯湿地的形成原因迎刃而解。区域地理知识缺乏也是这道题失分率高的原因。

29(3)

45%

学生能够根据材料行出农业垦荒截水是主要原因,但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这个答案没有一位同学回答出来,反映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比较糟糕。

30(1)

33%

该题我校学生得分率极低,比起大部分兄弟的学校,得分率几乎最低。反映的问题非常多1、审题不清楚,回答自西向东如何变化;2、重要的基础知识遗忘殆尽,如根据纬度判断气压带、风带分布;3、知识点之间的混淆,如东南季风与信风。4、不能将图中信息进行有整合,如地形与盛行风。

30(3)

22%

因为从图上河流分布,学生通常不会选择水源,今后注重引导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分析本质问题。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业布置过少,每次作业量不超过10分钟。从去年高考地理成绩反馈来看,百分之八十以上A或者A+,达B率百分之百,多年没有因为地理等级不够而造成损耗。加之物地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语数外三门主科根本自顾不暇,所以地理课后作业量非常少,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特别是五门都有课或者其它学科周末布置作业比较多情况下,地理就不再布置作业。

2、对于这届物地学生情况地理学习能力与基础估计过于盲目乐观,平时地理学科各个环节确实抓得比较松。

3、与兄弟学校相比,学生在综合题方面的解题能力比较差,主要是学生见过的与做过相关题型偏少,下阶段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平时试题选取针对性不强,典型性不够。最近的学案上的题目多以偏新、偏奇、偏难为主,对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知识点理解记忆帮助并不大。

5、由于平时练习量过少,不注重滚动性训练与教学,所以导致较早知识点的遗忘过多。

6、审题、审图能力较差,特别是统计图判读、区域图的信息获取比较困难,同时将所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描述的能力亟待加强。

四、教学整改措施:

1、课堂留时间练习。本届物地班基础比较薄弱,尽管平时练习量很少,但是学生作业态度不端正,抄袭情况严重。接下来做出调整是每节课留出15分钟时间独立处理作业,限时完成,教师及时认真批改,并当天反馈给学生订正。这样促使学生真正思考,使练习落到实处

2、加强个性化辅导。对于地理学困生,特别是总分入围而地理相对较差的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认真研究该类学生的试卷、作业等,找出这些学生的存在的问题,是技能问题还是知识点掌握的问题,制定计划,逐个突破。

3、借助区域地理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知识点是破碎的,有一定的地理技能,便是综合分析能力薄弱。所以接下来通过选取典型区域的分析,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主干知识点,加强记忆;构建区域的知识脉络,理解知识点之间深层关联,不断强化综合思维能力。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24 今日访问量:8573 本月访问量:1111277 总访问量: 5497376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