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艺术>教材培训>阅览文章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后反思

溧阳中学附中 徐芝

时间:2018/4/23 10:47:13 来源:朱凌怡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2564 次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后反思

省中附中:徐芝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需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全面的预设、完整的教案流程、顺利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出彩并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生作业、师生互动并共同评价作品,以及富有指导传承意义的课后拓展。《水墨交融写青山》这课教学设计尚有许多不足,我反思不足,但也坚持我所认为对的做法,只为我的学生能够在掌握课本知识,回望历史与传统的绘画基础之上,能够更多的展望未来,做自己,创作独具自己个性特征的山水画作品。

课后我将教学过程进行修改,这课最大的问题在于皴法的内容讲的过浅,在课后大家讨论环节中,建议我将皴法讲解放在教师示范环节之前,讲解了不同皴法后,再示范步骤。我思索再三后,觉得,在示范之后,展示不同皴法,并出示不同皴法的山水作品,更为合适,如果课堂时间充足,也可让学生练一练,比如南北山水,则是不同的山形、地势及皴法。对后面的学生创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性意义。

此外,课后拓展内容有所忽视,这是美术课堂很多老师会忽略的问题,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都要有所重视的,美术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后的生活中,涉及到学生一生的审美意识。故本课的教学环节末尾,我决定加入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关拓展,让学生课后去查询相关资料,去了解一些重要信息,如:王希孟于十八岁作成《千里江山图》,除了天赋,还有哪些决定他成功的因素;由宋徽宗赵佶亲自指导并喜爱的王希孟,为何18岁就英年早逝,你有哪些猜测;并拓展,我们应当如何传承传统的艺术,适当探讨。这些都是能在下次课,课间老师一进教室就可以自由探讨的内容,让教学目标轻松融入课间、融入交谈。从而更好的导入新课内容,承上并启下。

最后,非常重要的观点:中国画教学,究竟要重传统呢,还是要重表达,重情绪。这是我课后两天一直在思考与纠结的问题,在此谈我的一些见解:我国早在清朝便有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时人作画与时代跟风,就象过去的诗文一样,汉魏六朝的诗句文章色彩华丽、高贵,气势雄浑大气,而无斧凿痕,变幻莫测,有可遇不可求之象,古人的画仿佛似之;晚唐时期,大国恢弘之势已去,特别是安禄山起兵之后,国势愈衰,诗文一脉,亦走向下坡之路。此时之画,受大势所趋,而气势渐靡弱;到元朝则如阮籍、王粲,心有余而力不足,徒维持一脉而已。倪瓒黄公望等人亦不过是重复着古人的一点牙慧,画面再不见古人气势之恢弘,一览万里的壮观景象,而只在自家的小圈子里打转转。侍儿扶起娇无力已在千年画人的笔下再无一点新意,别人已烧过千百滚的水,你就是再滚它一次、十次又能如何呢?我既为人师,我必须有所展望,带领学生,多看古代艺术,博古通今,如巨人回望历史,立足当代,多表现此刻的自己,借古人笔法,表现当代山水,有何不可,何必苦苦带着学生不停模仿古人山水,作无谓的苦苦挣扎,正如每一个今天都不能回到昨日的自己。在此也大胆建议所有美术老师,多出去走走看看,看画展,看我们这个百家争鸣的好时代,行走于山水间,打开自己的视野与心胸,才能授予学生除了传统技法以外更多的东西,也是核心素养中审美判断的重要体现。

非常感谢朱凌怡老师给我这次挑战传统课的机会,也感谢狄云娟和向钢琴老师对我的实战性指导,让我有了更多的思索,也明白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与些许潜力,我将继续不断提升自己,中国美术教育尚有很大发展空间,道阻且长,尽力做好自己。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5 今日访问量:50577 本月访问量:1019776 总访问量: 56122613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