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扶持策略

时间:2018/3/27 14:04:19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540 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扶持策略

溧阳市平桥小学 沈贤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以“扶持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相互扶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关于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课堂

(一)概念出处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风池。

(二)教育寓意

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教师的扶持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三)基本理念

学生主体不断成长发展,教师应全心尽カ地引导、指点、支撑、促进、帮助、服务。

(四)核心要义

随学而导  相机而教

(五)何时扶持?

目标偏差时:学生的求索路径或行进方向背离目标,继续投入无必要无价值,教师应适时纠偏。

思维困窘时:学生费尽神神思而不得,教师应即时点拔,此种情况,教师不能耽搁或延误,否则就会徒劳无益。

方法无助时: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不了而束手无策,教师应随时出手相助。

行动阻隔时:学生被重大障碍困扰深感无奈,可望而不可即,教师应着意引领学生寻找架设通道的途径。

能力不足时:当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超过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学生之力不能达成所愿,教师应及时予以支撑。

(六)何处扶持?

扶持在节骨点上:

一是关键点,教师不应在所有环节上平均着力,而应抓住主要矛盾,致力核心问题的化解。

二是汇聚点,包括知识的江聚点和学生思维的江聚点,此处着力,往往事半功倍。

三是提升点,一味让学生琢磨,有时可能上不了更高层次,教师的高度影响学生的高度,必须在可提升点上作有效的提升。

经由“五处”落实有效扶持:

在紧要处导引

在疑难处点拔

在矛盾处启发

在穷尽处促进

在寻常处升华

(七)怎祥扶持?

有效的扶持绝非以教师的给予代替学生的行动,行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促进、激励学生行进的作用。

一为点拨:即进行指点或启发,指点方向,指点路径,指点方法,启发思维,启发领悟,启发化解。

二为提醒:必要告诚,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注意。

三为暗示: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示意的举动或制造某种气氛景象使学生领会。

教师定位:不是在前牵和拉,也不是在后推和逼。若即若离,恰到好处:太近不利学生自主,太远不利课堂增效。妙在“步之遥”,领步,同步,随步。

避免课风

易位——喧宾夺主

越位——越俎代应

缺位一一有求不应

(八)原则与形态

扶持,并非教师一味的出手相助,而是扶放结合,因势利导,相机行事,有度有致。

课堂呈“放——扶——放”的形态。

放是起点与前提:教师的扶持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否则就失却针对性与实效性。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教师才能把握扶持的契机。先放,也有利于课堂趋于开放,形成张力,课堂不再是教师预设的流程,因为有多种可能性,因而更具丰富性,动态生成的时空更加广阔。

放是目的与归宿:扶是为了不扶,教师的扶持不是为了控制和驾驭,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独立行进,这是扶持课堂的核心追求与根本落脚点。

(九)操作模式

教师引领(教师的适时指导)

生生互进(学生之间共进步)

自主学习(实现扶持课堂目标)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

生本互话(学生与教材对话)

(十)实施策略研究

1.不同课型“扶持”课堂研究

在教学中,有的课主要是传授新知识,有的课主要是复习巩固应用知识,有的课要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把各种课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如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扶持课堂”对各不同的课型进行何种方式的扶持、如何进扶持等进行研究。

2.不同学科“扶持”课堂研究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质,扶持型课堂的的形态也不一样。语文学科的扶持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敢说、会说说、会写。数学学科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学会方法的应用,能用多元的思维进行思考,其他学科同样也在扶持课堂的研究下形成一定的课堂样式。

3.同课型不同步骤“扶持”课堂研究

有效实施“扶持”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必须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参与和扶持,也就是我们们要研究的“扶持”课堂“四步曲”。

(1)在情境创设处“扶持”,课前的情境创设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拔。情境创设是一节课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学习获取知识情感投入的第步,只有让学生的眼、心、手等感官第一时间参与到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有效果

(2)在合作探究处“扶持”,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参与。构建扶持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更多的是要研究教师何时介入、怎么介入、介入多少的问题。

(3)在相互争鸣时“扶持”,课中学生在产生相互碰撞的火花时解惑。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争鸣是一节课中最闪光、最活跃、最精彩的时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把准“扶持”的方向,与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提炼与小结才能做到共同提高与发展。

(4)在练练习反馈时“扶持”,课末学生对所学的知知识进行总结时提炼。每一节课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等都需要通过练习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教师不仅要了解把握这些信息,还要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全体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扶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扶持”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但又容观的评价。

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四个扶持策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四个扶持”为抓手,构建“扶持课堂”,成效初显。

(一)在情境创设处“扶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于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基于此,我校“构建扶持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课题研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节课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情感投入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的眼、心、手等感官第一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才有效果。

例如,《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二泉映月》一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在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笔者在上此课时,就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触动学生情感之弦”着手,让学生置身于强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切的情感熏陶。课前,笔者先布置学生搜索下载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初步感受其旋律与意境。课堂上,笔者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的思绪随着悠扬的琴声,感悟作者灵魂的疾声呼喊,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中,笔者通过音乐导入,自主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建立阅读期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亲密对话从而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阿炳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更懂得了自己也要像阿炳一样,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勇敢面对、乐观向上,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在合作探究处“扶持”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存在着学生欠合作意识、欠主动、欠思维流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给予“扶持”,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小组,在注重教师自身参与、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善察学生合作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其在小组合作中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功效。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其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如何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过程中,我在“创设氛围,导入课题”“初读古诗,引入意境”两个环节后,进行了第三个环节“小组交流,感悟诗意”,这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扶持”极其重要。首先,让各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做更正补充,教师归纳、点评。然后,笔者运用课件再现诗文所描绘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学生反复吟诵诗文,加深理解。最后,进入“写写画画,品味诗情”阶段,各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表达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各学习小组分别发言,教师最后做总结性评价。

此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其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之中以及之后,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需求,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切实的学习指导,以扶持学生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三)在相互争鸣时“扶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新课标明确要求,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质疑是创新之源,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追求真理,让学生大胆质疑。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有着让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但由于传统教学形成的思维定势,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往往处于被禁锢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扶持”,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见解,让课堂变成思维碰撞的舞台,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虽然课文对埃及人是怎样建造出金字塔做了说明,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千古谜题,至尚无定论。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以“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巧妙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争相发言,激烈讨论。笔者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的“扶持”,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在练习反馈时“扶持”

著名学者比鲁迪认为,信息反馈是一个最有效率、最重要的控制学习水平和练习的途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每一节课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等,都需要通过练习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如果这种反馈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就必然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扶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常用的学习方法等,积极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些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上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一课时,笔者以“看拼音写词语、改正错别字、补充完整词语、修改句子、选择填空”等为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测评”,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坚持巡视,深入了解情况,对个别后进生加强指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集中加以处理,个性问题单独解决。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从中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从而反思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扶持”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重点是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摆正角色,不过多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参与”课堂、“把持”课堂,“扶持”课堂,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也是我校在竹文化背景下实施“扶持”课堂的真正意义所在。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24 今日访问量:38616 本月访问量:1141320 总访问量: 55003812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