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政治>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打造“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时间:2017/10/15 10:50:48 来源:江苏省溧阳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胡兵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1032 次

一次大规模的优质课展评与观摩,就是一次饕餮大餐。2017年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无疑属于此类。不过,饕餮大餐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信息量太大,如果观者不能基于自己的思考点有效提取信息,就可能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足亦。

在观课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觉得,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有价值”。一是课堂要有正确的主题价值或主题思想,做到主题价值鲜明、准确;二是课堂要有价值澄清,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明确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实现明理;三是课堂要有价值指导,把价值观变成可操作的行动,实现明理基础上的导行,让道德之花绽放。

一、有内核:主题价值鲜明

教育,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要培养有德之人。何谓有德之人?实乃难以回答。我们不妨化繁为简。按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有德之人可以理解为“合格公民”,当然这有窄化之嫌,但不失为一种解读。

对于一节课而言,我们首先要考量的是,它的价值何在,也就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是为了上一节课,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某些问题或困惑?如果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或困惑,那么这些问题或困惑是什么?这些问题或困惑是不是学生真实存在而且急需解决的?是大部分学生需要解决的,还是小部分学生需要解决的?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对学生的成长有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在多大程度上有帮助。学生上了这节课和学生没上这节课,会不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换句话来说,上这节课对学生会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

比如,《理解我们的老师》的主题价值在于:从多个角度理解老师,能够自觉自我反省,升华对老师的情感;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知理解老师的方法;知道理解老师的原因,正确认识对待老师的安排与叮嘱,正确看待老师处理问题的因人而异,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再如,《处处有竞争》的主题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通过“哪里有竞争”及“是否只能被动接受竞争”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竞争具有超越自我,促进成长的重要意义。二是帮助学生理解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通过对“竞争只是竞争吗”的探讨,培养学生辩证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共赢的竞争理念。

我们唯有不断追问自己,甚至是拷问自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才有可能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才有可能“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有冲突:澄清价值认识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用他们自身的经验一时半会儿还不能认清,还不能辨别,更无法解决之。这时,课堂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厘清这些问题和困惑,使学生“豁然开朗”,实现“柳暗花明”。显然,这要求教师通过选取基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等真实情境,设置诸如辩论、两难问题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活动体验等方式澄清认识,辨别是非,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做出道德选择。

如一位选手在教学《处处有竞争》内容时,设计几个反问。“只能被动接受竞争吗?”“输了的竞争还有意义吗?”“竞争只是竞争吗?”通过对有关竞争问题的追问,使学生对“竞争”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要乐观地面对竞争,竞争有其积极的意义;输了的竞争也有价值,从中可以吸取教训,认识到自己的的不足;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这样的课堂思维含量高,不是浅显问题的堆砌,而是思维的不断进阶,使学生原本对竞争的一些困惑得以释然,并有了正确的深刻认识。

再如,一位选手在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内容时,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老师处理问题应不应该因人而异?”通过师生对话,学生从中明白:在不同情况下,针对同一名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表扬和批评);在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同学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表扬和批评)。由此,学生从中感受到,在与老师相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老师,正确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这里,对于问题的思考就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度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彬彬有礼》中设计了“彬彬有礼,可以装”与“内心真诚、有他人,外在可以不拘小节”观点的碰撞;《入乡随俗》中设计了“这些习俗,让人窒息,应当去除”与“这些习俗,体现文明,可以弘扬”问题的争辩等。这些思辨性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问题暴露,同时又在辩论中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共识,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一方面利于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做到不人云亦云,对存在的问题充满好奇,并能给出自己的意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通过思辨,不断培养像刘文展一样敢于直视问题的有独立思考特质的精神明亮的人。

课堂教学中唯有多思忖学生的困惑,直面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非线性思考路径,在此基础上帮助和导引学生,澄清困惑,做到明理,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道德行为选择,才是教者的不二法则。

三、有践行:价值指导落地

课堂教学在选择了有价值、有思想的内容,并进行了价值澄清后,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基于价值澄清基础上的选择,即践行,“我该怎么做”。没有行动的道德只是教化,而不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课堂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让自己幸福地成长在美好的社会之中。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确实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现实的问题和困惑!

一位选手在教学《用心交友》内容时提出,“如果朋友过生日,你准备用什么平凡之举让他感动?”此问题意在指导学生用所学内容解决如何交友。同样是这个内容,另一位选手设计了“心灵相约:遇见你,真好”环节。让学生围绕着下面的内容来对好朋友表示感谢,颇具匠心。

我的好朋友是(      )。遇见你,真好!因为有你,我感受到/收了       ,我多了一些       ,少了一些        ,我学会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墨,把同学间的故事呈现出来,不仅给予了学生表达感谢的机会,更是以此点题,即“用心”交友,记住对方对自己的“好”,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

另一位选手在教学《同学之间》内容时,设计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互谅解”环节。

师:曾经,你和哪位同学有过矛盾、误会还没有解开吗?请将它写在爱心卡(设计如下)上,让文字代替语言去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吧!

生:(略)

上述片段中,学生在安静的书写中,与曾经和自己有矛盾或误解的同学进行无声的对话,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的过往言行举止进行反思的过程;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和内心的净化,由此感悟到今后如何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当然,这也是一次化解曾经不快的绝佳机会。

此外,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经验的欠缺,加上认知方面的不足,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甚至是发生偏差。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指导还表现在对偏差认识的及时纠正方面。一位选手在教学《时移礼易》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学习握手礼仪。

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互行握手礼,并体会握手礼的行礼原则。

要求:1.用右手握手;2.握手的时间约三秒、力度适中;3.女性、年长者、职务高者先伸手;4.站立握手、神态庄重友好,眼神注视对方;5.一边握手一边语言问好。

学生相互握手。学生在握手的同时,教师用手机录制几位同学的握手情况,随后把视频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看看他们的握手礼有哪些不妥之处?

生1:幅度太大,不够适中。

生2:不够尊重对方,在大笑。

……

师:把存在的问题都讲了出来。请两位同学到后面,与我们的评委老师握手。

两名学生走向后面坐着的评委,和他们握手。

师:请同学们再次相互握手。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基于学生在握手礼中存在的问题,不是通过单一的说教,也不是通过单纯的纠错,而是在学生自己体验到不足之处后,经由学生的口说了出来。教学到此并没有戛然而止,教师更进一步,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此,学生经过出错到纠错,最终掌握正确的握手礼仪方式。这个过程是由学生自我纠偏完成的,教师隐藏在背后,不显山不露水,润物无声。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如何在教的过程实现课程的价值,使教师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每个为师者值得终身思考的问题。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打造“有价值”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家园。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3928 本月访问量:1320723 总访问量: 5642356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