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生物>教育研究>阅览文章

学习 实践 反思 成长

学习 实践 反思 成长

时间:2017/6/22 10:29:29 来源:王珏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222 次

     学习  实践  反思  成长

——记邰玉韦名师工作室学习之旅

     元代高明有一句诗: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教师的学习、思考、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怀揣着梦想踏上教师的岗位已有6年之久,然而理性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追梦的这条路上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走走停停。一粒种子需要一方土壤,人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平台。应该说非常幸运,平凡又并不聪慧的我能够有幸参加常州市生物特级教师邰玉韦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在这里也要对给我这次机会的丁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谢谢!今天我借此机会分享一下参加工作室半年多以来的点滴心得。

1.学习——积淀前行的动力

   “至乐莫如读书”,不可否认自己并不爱读书,尤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总觉着枯燥无味。进入工作室后,我从“老师”重新回到“学生”,当读书学习成为工作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时,也常常强迫自己抽一点时间来阅读。为了强化学习意识,工作室推荐了一些教学理论书籍,每位成员看完后要写读书心得并定期交流。同时我们也有机会聆听江苏省教研员吴举宏教授的《教师发展必由之路》、盐城师范学院吴生才教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等名师的讲座。让我们零距离倾听教育前沿理论,积淀理论素养,提升了自己的底气。

 2.碰撞——拓展前行的宽度

工作室就像一个大家庭,而领衔人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根据每位成员的特点规划成长目标,组织好工作室的各项活动,督促着成员一路负压前行。工作室的成立也是源于邰老师的一项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及其评价”,我们所有的活动也都围绕课题开展,分为课堂实践和专题研讨两种类型。每个月都会由组内的一位老师提供一节研究课,应该说从每一位老师精心构思的每一节课中,既可以领略到高超的教学技能,又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在刘建昌老师的课堂上,你能学习到如何从学生平常的生活中找到突破口,像科学家般展开研究探索真相,让学生沉浸于科学探究的无限欲望中,你还能学习到现代技术引领生物课堂的创新做法。在汤晓梅老师的课堂中你能感受到生物作为理科的独特魅力,领略到激荡的思维碰撞起的智慧火花,你可能还会被高端的VR技术吸引得目不转睛。当然还有张蕾老师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般的课堂等等。在坐的一些老师已经听过其中的一些公开课,具体上课的内容就不作赘述,我就谈一谈一些常规的做法和这些做法基于的理念。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中都注重学生评价,每节展示课都会围绕学生活动设计一张评价单。例如在刘建昌老师的课上,大家可以感受到整个探究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方案的设计,学生都要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还要由老师进行师评。追本溯源,这还是与培养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紧密相关。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表现为实验探究能力,而在现行的实验课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以口头评价和实验报告等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一堂实验课开展下来,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施实验的效果、实验后的目标达成等情况都没能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这样就会造成实验过程中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认可,表现不理想的同学也未能采取跟进措施,长此以往会降低部分学生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下降。而评价单就针对这些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例如,这份“探究憋气时间长短对呼出气体的影响”评价单,围绕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分ABC三个能力梯度,借助评价单,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被评价的小组和个人也有一定的回应。由于能力不同,学生在设计、展示、评价过程中会有差异,利用这种差异性的生成资源,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此外,他们还充分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切体验,交流感悟。例如,在吴晓丽老师“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就以学生常见的食物:面包、鸡蛋、花生、饮料为研究对象,先让学生自己猜测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在探究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沿着问题梯度,发挥自己已有的认知能力,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并且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了生成性资源。例如有个小组在用酒精灯燃烧鸡蛋时将一个小烧杯倒扣在上面发现产生了水蒸气,从而明白了鸡蛋中含有水的事实。再如张蕾老师在执教“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时就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材料,围绕问题“蒸腾作用能散失水吗?”和“蒸腾作用是通过叶还是茎散失水分”开展了多次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丁老师在培训中曾提到的“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什么,如何学,再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这些老师的课堂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

 3.思考——积累前行的经验

学必思、思必行、行必研。按照工作室的要求,每次参加完活动,我们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完成活动反馈单。这样的锻炼让我学会主动结合研究主题思考:“如果我上这节课,会怎样构思?会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也会这个老师的课堂上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思考,也让我们保持了一种理念,做每一件事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去随波逐流,唯有这样才能磨练出自己的风格。

4.坚持——秉持前行的信念

   时间易逝,回望时间轴上的坐标,总有很多感概。但是这个团队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让我坚定了前行的信念,我仍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挑战,去做好哪怕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正如小也二郎先生所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我想这也正是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工匠精神吧!

   工作室的生活犹如品一盏茶,微苦,却一路留下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能有机会参加是非常幸运的,来到这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当然我们前行的脚步并不会停歇,学习、反思、践行,期待着在我们每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上跑出自己的速度!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50 今日访问量:39383 本月访问量:773166 总访问量: 5732934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