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地理>复习研究>阅览文章

2017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地理二模考试试卷分析

时间:2017/5/8 15:21:06 来源:本站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348 次

  

2017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地理二模考试试卷分析

                钱跃兰     贺丹君

一、      试题得分情况

选择题

综合题(27-30)

27-1

(3分)

27-2

(4分)

27-3

(3分)

28-1

(3分)

28-2

(5分)

28-34

(7分)

29-1

(4分)

29-2

(4分)

29-34

(7分)

30A

10

30D

10

6

87.8

44.5

43.3

2.3

2.97

1.13

2.77

3.3

5.93

2.8

3.43

3.73

7.1

7.8

7

88.4

44.2

44.2

2.38

3.2

0.93

2.52

3.11

5.8

3.04

3.28

3.82

8.03

8.14

 

 

 

 

 

二、      选择题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56%

63%

100%

73%

53%

24%

73%

76%

76%

70%

63%

100%

70%

7

58%

73%

90%

65%

45%

35%

65%

65%

76%

65%

86%

96%

76%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6

96%

27%

96%

86%

96%

73%

70%

96%

100%

87%

56%

23%

76%

7

86%

21%

96%

86%

86%

100%

70%

96%

96%

87%

55%

20%

96%

 

三、达等级情况

两个班级54人参加考试,校均分88.2分,6班和7班均分相差0.8分。等级方面,B级(81分)45人达标,B级率83.3%,(一模为98.1%),落差明显。A90分)级率40.7%(一模为45.3%)。

 

四、             试卷总体印象

1.区分度不高。本次试卷难度较一模降低,故均分比一模高了近10分,两个班级差距缩小。拿到试卷后,笔者做了一下选择题,感觉单选总体偏简单,除3-4个题目较难。双选题比一模的试题看起来难,但学生认真审题、排除干扰项后也能得出正确答案。选择题均分和一模基本持平。综合题较一模简单,均分提高近10分。选修的海洋地理比较简单,均分8分左右,而一模仅3分左右。除了几个难题,其他难度不高,区分度不高。

2.图表考查广泛。试卷展示大量的图表,需要学生冷静审题,通过读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组织答案。图表的表现形式比较常规,学生读取较容易。

3.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高。对学生的做题习惯仍需强化,例如划关键词,尤其是代表地名的关键词,先进行区域定位,其次选择题中要强调排除法的使用等。

3. 综合题的设问较宽泛,参考答案较粗糙。个别题目设问比较模糊,导致学生答偏。参考答案中给的比较保守,还有一些合理的解释也可以添加。

  

五、             阅卷情况反馈

针对综合题的阅卷情况进行如下小结:

27题:

27(1)评分标准:3月份气温回升,开始春季迁徙(1分);4月~8月气候温暖,有利于繁殖育雏(1分);9月末、10月初气温下降,开始越冬迁徙(1分)。

题目问的是丹顶鹤迁徙、繁育和气温变化的关系。关键词是气温变化。所以答题中需要阐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迁徙繁育的关系。应该包含三个过程:迁入、停留繁育、迁走,要描述这三个过程中的气温变化情况。学生一般能答迁入和迁走时的气温变化,而繁育阶段未答的较多,均分2分。小部分学生仅答气温高低,不答变化,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降水情况。

27(2)评分标准是气候温暖湿润;后面的3分能从地形低洼,降水多两方面答就得全分,答一点得1分。

常见错误答案有沿海水分多,没有强调降水多不得分。

27(3)评分标准是8-14(1分),湖底深浅不一,降水少时水位低成" 河";降水多时水位高成“湖”(2分)。评分标准:第一空写8-12或者8-13或者8-14都给1分,范围过大或者只写一个数值不得分。第二空分析成河原因1分,成湖原因1分。答案中没有直接写降水多或少,只要涉及径流量、丰水期、枯水期、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这些词、句的也对。也有部分学生从字面上解释了“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故写水位高成湖,水位低成河不得分。

28题:

28(1)评分标准:位于板块交界处(2分),地壳运动活跃(1分);三大板块的名称写错不给分,少些一个给1分。

典型错误:板块名称写错的较多,如南极洲板块,大西洋板块。2.仅写自然条件、仅写社会条件、围绕某个要素写3点(重复)

28(2)评分标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分),河流短小急促,山区地形起伏大;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排水不畅(1分);过度砍伐,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差(1分)。阅卷反馈:关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展开,除了答案所提供的答题要点之外,补充答案如下:降水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河道弯曲。学生典型错误答案如下: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要强调人为的破坏)等。

大坝建设的综合效益有灌溉(防旱),发电,旅游,养殖,供水,调节气候。经讨论,学生若答以下答案不给分,如航运,蓄水,调节径流,改善生态等。

28(3)评分标准: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任1点1分);2.气候、土壤(地形平坦)、劳动力、历史、习惯(任3点3分);典型错误:1.“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业”  “季风农业”。

28(4)评分标准:地理位置重要,靠近马六甲海峡;资源丰富(矿产、森林、渔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府支持;东盟经济共同体的 重要成员国。任答3点得3分。

错误1:答不全,仅答出资源丰富,列举各种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森林、水能等,只能得1分;错误2:审题不清,题目的含义其实是问印尼吸引中国的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这是学生丢分的关键原因。学生当成印尼有哪些优势的资源?如写土地广,气候适宜,所以粮食产量大;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并没有解释印尼吸引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错误3:表述不准确,如“交通便利”。印尼地理位置重要的重要性体现在靠近马六甲海峡这一交通要道,作为多山的国家,不能概括为交通便利。

29题:

29(1)评分标准: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地区。(1分)波动上升(1分)题目问的是城市热岛是什么现象,学生错误答案大多是怎么形成的,强调大气环流或是热力环流,或是强调城市和郊区的温差大都不得分。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是,在答案的基础上写具体1961-2005呈上升趋势,2005-2015呈下降趋势得1分。答逐渐上升或先波动上升后下降不得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评分标准是从绿地面积,能源消费,控制人口密度,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四方面答。任答两点得2分。错误答案有把产业转移到郊区,或是进行逆城市化不得分。

29(2)评分标准:分布特点得分不高,不得分的答案如“分散”,“沿河流”。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加了2个答案:产业转移、污染治理(或清洁生产)。错误情况只要有,审题不清,错答“发展第三产业”。思路不清,错答“构建城市群,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措施不给力,如“形成产业集聚、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写“调整产业结构”不得分,要具体写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智能化制造业。

29(3)第一空格评分标准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2分),评分标准是写交通条件给1分,写交通因素不给分,很少有同学写到标准答案;第二个空格标准答案中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来阐述,评分标准有利影响写到方便出行、文化交流或旅游任答1点得1分,不利影响写到增加交通成本得1分,批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这个答案。这道题大部分同学能够得2分。

29(4)评分标准:增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典型错误:应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围绕一个方面写3点(重复)。

30A,该题选做人数较多,得分6分左右。

(1)时间和判断理由出错。洋流的流向可以作为判断理由,但是流向描述不准确。

(2)索马里附近海域鱼群较多的原因描述错误,比如写“大陆架、寒暖流交汇、陆地径流带来营养物质等等”。或者只写上升流,不写“带来营养物质等”。

(3)甲地的海岸类型判断错误,大部分学生写“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所以开发利用方式写“晒盐、建港口等”

(4)洋中脊附近的丰富的资源写“油气、生物、化学”等,这是概念不清,油气资源和生物资源在大陆架。

30D该题选做人较多,得分率较高。

(1)第一问该地区空气质量的地区差异是北部明显大于南部(若答东北地区大于西南地区也可得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市区高于郊区、交通密集区空气质量差等答案。第二问比较简单,几乎拿满分。

(2)该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展开,评分标准按照参考答案进行,得分率较高。该题考查内容与第一题有重叠。

(3)除参考答案外,学生如从能源结构调整与利用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六、             错因分析

一模考试到二模考试间隔了6个星期,学生在一模考试中曾经存在的问题在二模考试中依然延续,关于能力的培养必须至始至终,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都要重点渗透,让学生将应试能力的要求变成习惯延续。

1、区域定位能力不足,包括对中国政区图、地形图不熟练。第4题涉及区域定位,题目中“我国西北干旱”表明该地的基带应该是温带荒漠带。第6题中昆明准静止锋的剖面结构中,根据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可得知其地势高于贵阳,这是第一步,第二部再根据冷空气的方向和云南贵阳的相对位置可得出冷暖气团的正确位置。第23-24题中该地区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通过区域定位可知该地大部分地广人稀,劳动力不丰富;西北地区能源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所以可排除错误项。第30A中该区域定位,可知为北印度洋局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该洋流的成因是离岸的西南风导致上升流出现。第2问中的渔场成因也可以写正确。第5题考查天气系统,实则考查中国区域图,涉及“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黄河中下游、内蒙古”这些区域,学生熟悉程度还有待加强。不少学生因此丢分。

2、审题不清,做题习惯不太好我们一直强调审题划关键词,翻看学生试卷,学生也划了,但是划的不走心。例如走马观花随意划,这题划下题不划,划得不是关键词仅仅是词等等。第四题中划关键词“西北干旱”就可得出当地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第7-8题中,题目的图为海域示意图,只需要在梯形中直接画出洋流即可,部分学生当成陆地,部分学生洋流流经的纬度画错。第27-1中文字材料给的非常详细,需要学生结合文字和图表分析迁徙的时间、方向。题目问的是迁徙繁育和气温变化的关系。侧重点在气温变化。学生答题时重点词“迁徙、繁育、气温变化”没有抓住,答得不科学不全面。首先部分学生迁徙方向搞错。第二是没有抓住气温变化,仅说气温适宜时,气候温暖,甚至还描述降水变化。第三是迁徙繁育答得不完整,迁入和迁走仅答一个,或者不提繁育过程。第28-4中试题问近年来中国积极向印尼投资,主要是因为该国具有哪些优势?

题目的含义其实是问印尼吸引中国的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这是学生丢分的关键原因。学生当成印尼有哪些优势的资源?如写土地广,气候适宜,所以粮食产量大;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并没有解释印尼吸引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读图能力欠佳。第3-4题为变式地形图,山峰为最高值,等高距100米,短线是山脊线与等高线交点,据此这些交点的高度就能确定了,甲地高度在3600-3652米之间,乙地3400-3500之间,高差就可以算出。或者最直观的方法及时画辅助线,将等高线补全,更容易看出。学生容易将山脊线的形状当成地势的变化,以为从甲到乙越来越高。

4、难点知识尚未真正理解。太阳的视运动、天气系统、洋流规律图。第1题中,通过诗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得出该节气是白露,是位于秋分之前的一个节气。图1中出现三个名词,天球,天赤道,黄道。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天赤道是天球上假象的一个大圈,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也可以说是垂直于地球地轴把天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的大圆,理论上有无限长的半径。相对于黄道面,天赤道倾斜23.5°,是地轴倾斜的结果。黄道平面是地球公转的轨迹,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根据天赤道可画出地球的赤道,过地心与地轴垂直。当太阳位于黄道和天球的右侧交点时,阳光从右侧照地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可画出昼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球出现极昼,则该点是夏至,再根据太阳视运动方向,乙是秋分节气,与题中要求的节气最接近。第5题中对于气象灾害的危害未真正掌握,寒潮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大风、降温,狂风暴雨一般是台风带来的影响。洋流模式图的规律图还需进一步落实,每个洋流流经的大致纬度需要进一步规范画法。

5、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课本内容不熟悉双选题20题中出现“城市化推动工业化”这样的错误答案。个别学生还未能判断出。28-3中印尼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学生对气候优势的描述不到位,仅答气温或者降水。27-3中分析“高水为湖,低水似河”的原因,需要解释两个现象的成因,不少学生仅答一个方面。

 

七、  二模后的解决措施

本次考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学习如逆水行船,不进则退。一模之后,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对待选修的态度有所松懈,总认为自己比其他学校的地理考生聪明,所以思想上放松懈怠。这次的临界生又出现新的名单,也让我们老师捏了把冷汗,对学生关注面还得更宽一些,不放过每一个潜在“危险分子”。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备战高考。

1.回归课本,注重主干知识的过关。对于高考考试说明地理主干知识要采取地毯式扫盲,实现逐一过关。

2.强化选择题专项训练。通过二模考试,发现学生的选择题还有提升空间。每周训练1-2次。

3.默写示意图、规律图。自然地理中的几大运动图需要反复绘制、默写

4.背诵地理必读材料。强化学生的答题语言的规范、加强答题模式的记忆。

5.关注时事热点。用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强化区域定位,唤醒区域的认知。

6.临界生专项辅导。包括晚自习和自习课的个性化辅导,每周做一次个性化练习。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66 今日访问量:31333 本月访问量:939594 总访问量: 57495768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