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阅览文章

巧用微课,起步作文并不难

时间:2017/3/21 9:00:57 来源:溧城中心小学 潘晓红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793 次

巧用微课,起步作文并不难

溧城中心小学   潘晓红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是无话可写,不知写什么。二是语言平淡,不知怎样写。要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写作方法。笔者认为,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巧用“微课”,能很好地实现以上两个目标,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  微课导入,秋景展眼前

《写一处秋景》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对于身处教室的学生来说,很多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用微课展示了一幅丰富的秋景图。学生观看着微课,不断发出一声声惊叹:“哇!哇!”看得出,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走进了秋天,融合在了秋的氛围里。

微课一般都会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示,那鲜艳的画面,跳跃的字符,有趣的线条,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能在上课伊始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作文学习的情景,积极主动地投入作文学习中去。

二、  微课选材,秋景有取舍

这么多的秋景,是不是要全部写下来呢?当然不是。那到底写什么呢?那就需要同学们擦亮眼睛,选择最有特点的,最富美感的,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来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或联系生活实际、或观看微课,或画简笔画……可以抓住自己实实在在看到的一处景物来写,也可以把这些具有秋天特点的景物恰当地安排、整合,创造出一处属于自己的“秋景”。例如一处果园,里面有梨子、苹果、葡萄;再如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草地、野花、树木、还有一条小河……然后引导他们自主说说自己选择的是哪些景物?为什么这么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只有精选景物,才能写出秋的味道。

三、  微课导法,秋景在我心

1.动态演示,学会有序观察

选好了景点,首先要进行有序的观察。观察的有序性是思维条理性的一个必要前提,思维的有序性又是作文条理性的根本保证。而中年级学生缺乏的就是这个。

教学中,我恰当使用了微课的“动态演示法”,教会学生“有序观察”。以静态的镜头凸显景物的远近,以动态的箭头连接景点的顺序,按空间分、有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从中间到四周等;以时间分,有早晚,先后等……在观看微课后,适时地让学生说说观察时的想法,感受,收获,加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画的草图与同桌互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说。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写作的顺序。当然,这些指导性的观察只是教师所作的范例,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再创造,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观察视点,感悟出真实,富有个性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欣赏与写作的兴趣、愿望。

2.对比演示,学会写具体

接下来便是整节作文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把一处秋景写具体。教学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一个片段。这初次的写其实是学生原有水平的展示。因为刚刚起步,学生自然写得不尽人意。接着,我引导学生展示作文,进行评价,加强“生生对话”。在课堂上实现“生生对话”,可交换信息、填补信息差,真正发挥“教育者”的积极作用。而且学生参与讨论面广,为中差生创设了表达、互助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再出示微课,综合学生评价的,恰当修改片段,与前面的学生习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在学生陛笔下,秋景逐渐丰满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作文课上,这“平等对话”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才能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演,真正地动起来。整节课,由于微课的恰当使用,很好地触动了学生的习作情绪,教给了学生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长”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50 今日访问量:353 本月访问量:734136 总访问量: 5729031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