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中心>校长论坛>阅览文章

营造生命真实成长的校园生活

时间:2017/3/6 18:11:02 来源:殷国伟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9301 次

营造生命真实成长的校园生活

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副校长   殷国伟

教育是满足现代人生存需要和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合乎人性,使人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多年来坚持在“体验美好的校园生活,获得最好的自我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继承与发扬本校办学传统,为学生获得符合其自身发展,积极创设美好的校园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不断追求埭小的“教育梦”。

一、课堂活动体验化

镜头一:[《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师:老人每天来回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你说累吗?

1:我觉得很累,上次比赛我们才爬五楼,才那么高,有的人当场就累倒,我到现在腿还有点疼。

2:老人每天来回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我上次是60级,我都累,计算一下是30倍,肯定是累。

师: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3:勤劳。

师:我们体会到的老人的品质都与天游峰有关,看来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并不是闲来之笔,目的是什么?

4:我觉得是反映出老人的品质与山一样坚韧,不怕苦,勤劳。

……

“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老师课前让学生进行爬楼梯比赛,让学生体验累的感觉。有了这样的经历,自然能体会到老人每天来回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的累。然后再与课文中的老人扫台阶的数字进行比较,得到的体验就会更加直观。学生经历由体验——感悟——内化这样的过程就能深刻理解文本,升华情感。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百度百科)多年来,我校致力于“体验学习”的研究,努力为每位学生营造体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一是善待每位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 课堂上我们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学生有点滴进步时,我们不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让学生有话愿说,有疑愿问,在心理上满足学生体验的欲望。二是教材专业化解读。不同的学生受家庭和自身的认知影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对某个知识的认知总会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在备课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专业化的解读,理解与分析教学内容,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入手,从学生学习需求入手,教学会学生如何思维。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的教学预案,最大程度的实现教材资源的达成。三是灵动的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知识的传播场,课堂也应是学生放飞想像的乐园。我们的课堂能实现“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上老师能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体验的可能;在传授过程中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便于知识的掌握与情感的体验;课堂中能关注蕴含的生命资源,包括学生现有的生存状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科自身的教育价值等潜在性资源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追求个体生命的真实成长。

目前我们探索出了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体验学习教学操作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探索出了生活体验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教师能自觉地把体验学习的理念运用到每节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体验,满足自身的发展。

二、班级活动自主化

镜头二:[四(1班)中队活动《我十岁了》]

甲: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不求回报地疼爱。你们的父母还给你们写了一封信。

  少先队员读信(音乐:《时间都去哪里了》

乙:父母给你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事情?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甲:曾几何时,我们总对父母的“忠言”背道而驰,我们总把父母的“教诲”当作是耳边风,我们总对父母的“关心”不屑一顾,不懂得去珍视这份情感。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我们之前的不懂事说些什么吗?

    亲情视频(拨通若干家长手机,把少先队员和父母微信视频交流情况投影在大屏幕上)

老师:此刻,我看到少先队员们都沉默了,是啊!敢问这世间还会什么能比亲情更可贵更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东西啊?在这里老师不能让大家一一通过视频和爸爸妈妈倾诉内心的感恩,不过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在面前的感恩卡上,把此刻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班队活动能增强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通过活动,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等在集体活动中能得到表现,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

多年来,我们注重把班级活动作为班级建设创新的载体,在活动过程中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一是自主拟订主题。班级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将学生的价值引导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这样的活动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更有生命力。四(1)班通过发调查问卷、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学科活动、社会热点问题、本班的教育实际进行资源的整合,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春天》、中队活动《我十岁了》、主题活动《感恩在心、感谢在行》、《相信自已行,才能行》等一系列班队活动内容。学生在选题的过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二是自主设计与组织。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创造和体验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四(1)班《我十岁了》在同学们最初设计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排节目,有的认为可以诗朗诵,有的同学认为表演小品。但中队委认为这太落俗套,感染力不强。最后经集体讨论,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本次中队活动。父母与子女通过微信互动平台进行对话,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把父母与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懂得感恩。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此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学生通过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全过程参与,就会更加深刻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更容易找到改善缺点的方法。在《我十岁了》的中队活动中,通过场景、舞台、音乐、生生互动、亲子互动中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路上的不足,深情的写下了“妈妈,我的淘气让你操碎了心,我会学会长大,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让你失望!”学生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自我教育,为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打下了基础。

一次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为学生体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了舞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设计的班队活动方案《斗蛋、画蛋》在《中国儿童报》上发表,《茶香飘四海》在《辅导员》杂志上发表,另有多篇活动方案在全国少先队活动方案评比中获奖。四(1)、五(1)中队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少先队中队。

三、课间活动乡土化

镜头三:“加油,加油,起来 ,再和他斗一局”小明跌倒在草坪后,在同学们的鼓励一下,又重新站起来,和别班的同学继续“斗鸡”。这是发生在埭小趣味运动会上精彩的一幕。埭小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生动、富有乡土气息的运动会。同学们在一次一次的运动会中奉献精彩,体验快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的教育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样做,那样做。从没有蹲下来看孩子。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满足孩子们对本真的渴望。

在充分论证与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始全面筹划学生的体育活动安排。一是大课间活动本土化。基于学生调研,我们把学生兴趣视为活动的第一驱动力,确立了以乡土为主的地方体育活动特色。体育组把农村曾经的“土”活动改造、改编成能让学生安全活动的体育节目:打弹子、滚铁环、套圈、滚轮胎、跳绳、踢毽子、斗鸡等。再根据全校实际情况制成菜单,确定每个活动组的人数,选派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担任辅导老师,开学初把它分发给每个班,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组成小队,利用大课间进行活动。为了展示学生训练成果,学校把平时活动的内容作为春季趣味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会上享受自己运动成果的同时又学会与队员合作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集体操统一化。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原来的广播操已不能适应学生运动的需求。征求广大学生意见后,学校邀请了武术教练,把广播操改成武术操。同时把传统的文化《三字经》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记住中华传统文化。一场操就是一次教育,武术操也成为学校的教育阵地。

学校大课间活动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成果。我们把“土生土长”的活动融入现代元素,创设有活力,富有新鲜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了埭小人在操场上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建设。

四、社团活动特色化

镜头四:周六,小丽早早地就起床了,整理好采访提纲,带上水壶,出发了,她今天要参加一个采访活动。小丽是随迁子女,到埭头小学上学已经第二年了。她上课出色的表现及一定的组织、交往能力被老师发现后,就推荐加入中国少年报社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学生记者站,成为一名全国小记者。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是常州市道德模范、红色收藏家王秋生爷爷。“王爷爷您为什么要红色收藏?”,“红色收藏对青少年有什么教育意义?,“在红色收藏过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难?”,“您又是怎样利用红色收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

埭头小学小记者团队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学校创建的中国少年报社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学生记者站,至今培养出千名全国级小记者。有三十多名小记者分别荣获“全国十佳小记者、全国百佳(明星)小记者”等称号,学生记者站连续四次荣获“全国优秀学生记者站”称号。截止201611月,已出版《春芽报》137期,向社会各界人士赠《春芽报》达20多万份。《中国儿童报》、《溧阳时报》曾以《大队部里的“小报纸”》为题,在头版头条,向全国少先队组织宣传他们办好小记者报的经验。《春芽报》在全国校报校刊、中国校园媒体建设评选中,二次荣获全国一等奖。

小记者团队建设的成功,有效促进了学校的社团发展。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个性特长开设了适合学生成长的二十几个社团。以点带面,促进每个社团健康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小记者团队建设、书法、象棋为特色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学生书法作品赴日展出,史孙华同学荣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一等奖, 小学生书写团体比赛获常州市一等奖,每年均获溧阳市一等奖;一批小象棋手具备较高的实践水平,获溧阳市小学象围棋团体甲组第三名,个人第一、第二等好成绩。

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好准备”。我们怀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信念,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都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与自信”的各种活动,丰满,健全学生个性。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4 今日访问量:56960 本月访问量:807730 总访问量: 5591056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